除了逛商场,在深圳另外的一个好去处就是公园了。
深圳人可以在早上去公园晨练,中午去公园消食,下午去公园露营,晚上去公园遛弯。
只要是不知道去哪,公园几乎是深圳人的第一选择,老少皆宜。
前海紫荆园深圳的公园数量多,面积大,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满足几乎所有人群的休闲需求。
即使你每天都去逛一个不同的公园,也需要花费三年多的时间,才能够全部逛完。
酷暑即将过去,又到了适合有事没事去逛逛公园的时候了。
一、“山海连城”,打造公园城市深圳公园建设从不缺大手笔。
在1979年深圳成为特区之前,深圳只有中山公园、东湖公园和人民公园三座公园。
截至去年年底,深圳的公园总数达到了1260座,真正成为了“千园之城”
最新数据显示,深圳正以平均每年新建39个公园的速度,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8㎡,建成区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深圳多层次绿道网总里程达3119公里,绿道密度全省第一。
国内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指标40多年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保留了大量的绿色生态空间,形成了山海相依的独特山水格局。
深圳也收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等称号。
深圳公园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为了打造宜居城市,2022年起,深圳城管部门还发力构建“鹏城万里”多层次步道体系,联通“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让更多市民畅享“山海城”
去年8月,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建设完成,实现塘朗山郊野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深圳湾公园全线贯通。
今年7月,笔架山体育公园南区正式开园。作为“山海连城计划”重点项目“五园连通”工程的重要一环,笔架山体育公园的建成,将进一步修补中部公园集群连片。
二、“蓝绿交织”,共绘城市蓝图据了解,深圳计划到2035年全市公园总数力争达到1500个,建成社区共建花园2000个以上,建设郊野径500公里以上。
其实,早在2005年,深圳就在国内首次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城市守住了974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
深圳先后9次修订产业导向目录,主动淘汰数万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成为国内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
2020年,深圳提出“构建蓝绿相融的高品质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山海连城计划。
在实现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城市首位的同时,深圳实现了森林覆盖率约40%,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
在稳坐“工业第一城”的同时,空气质量还在全国特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
公园小径以绿色为墨、生态为笔,深圳正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自然生态与人类息息相关,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将无法估量。
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邱永宽许红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