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现为南响堂与北响堂山两处,均属太行山支脉。响堂山西连太行山,东濒冀南平原,漳河蜿蜒其南,洺水逶迤在北,滏阳河发源于其中,因其山水地形之美,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南响堂山原名滏山,滏山之名与其发源地的滏阳河密不可分。《水经注·卷十》有云:“漳水又北,滏水入焉”可知古时的滏水即在漳水的北面,可与今日滏阳河在漳河的北面相印证。
综上史料所述,响堂山在古时先有神囷山之称,后因滏水之名改为滏山之称。
而北响堂山在古时称之为鼓山。《后汉书》卷一一○志第二○引《魏都赋》注曰:“县西北有鼓山,时时自鸣,鸣则兵。”又《隋书》卷三○志第二五有云:“临水有慈石山、鼓山、滏山。”又《金史》卷一一本纪第一一有云:“八月丙申,凤凰见于磁州武安县鼓山石圣台。”又《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引《魏收志》云:“魏郡临漳县有鼓山。”可知鼓山在曹魏时期时位于邺城西北,也与今日地貌相印证。
那么南滏山与北鼓山为什么又被称为响堂山了呢?原来其与东魏、北齐时期皇族在山上建造的石窟密切相关。一种观点认为当人们在石窟洞内谈笑、拂袖时,均能发出铿锵的巨大回声,故名响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古代墓葬祭祀供奉场所俗称“享堂”,南北两山作为北齐齐献武王高欢陵葬之地和佛教石窟,故被人称之为“享堂”,只是后人口口相传,在明代以后渐渐衍变成了“响堂”
南北响堂山地理位置险要而优越,其南北对峙,中间谷口被称为滏口陉,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之一,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军事家曹操曾利用这一天险击溃袁绍之子袁尚的大军,为其成就三足鼎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隋末农民军窦建德也在这一带歼灭了隋刺史窦宗的官兵,进而使其成为隋末唐初黄河以北不容小觑的军事势力之一。
陉口南部的峭岩绝壁下,有一天然石洞,传为主宰人间旱涝黑龙的洞府,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蜿蜒如龙,从古至今无人知其底,真是“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黑龙洞的泉水概称“黑龙泉”旧时每逢大旱之年,远近百姓常成群结队前来烧香求雨,他们用瓶瓶罐罐盛回“龙泉”,洒在庄稼地里,以求天降甘霖。
黑龙洞上的庙宇建筑群称风月关,又名“滏口祠”,坐落在神麋山上。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