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三秦大地上,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地理板块,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有深沉持重的关中,也有钟灵毓秀的陕南。在大众眼中,陕西不是也不应被简单的定义为黄土地,当我们走近陕西每一片土地,他们也不止有一个面孔,细致观察,你看,陕西的另一面,正在被你我发现……进入6月,经历过眼下这场绵延多日的雨水之后,西安将正式进入高温的夏天。
回想往年此时,西安人已然调整到盛夏状态,马路上,女孩漂亮的裙子,男孩的白短袖,大娘的蒲扇,大爷的汗衫……坐在家里,一家人吹着空调,吃着刚从冰箱里拿出的西瓜,讨论着周末找个凉快地去避暑。
在西安人的避暑名单里,大家都爱往陕南跑,秦岭山里的自然景观、舒爽的空气、宜人的温度,吸引着城里人的青睐。
而在秦岭以北,有个小县被称为秦岭以北最大的“绿肺”,号称“中国避暑城”,是盛唐君王们喜爱的避暑圣地。
这个小县就是宜君,随着6月气温的逐渐升高,这里即将迎来一年中旅游的“高光时刻”
小县宜君叫响中国避暑城作为铜川唯一的县,其特殊性可见一斑。
宜君县,位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貌差异大,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东与东北部分为破碎黄土高原。
关中北上,宜君在望。这里是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古称“长安北门管钥”
正是因区位上地处交界之处,曾经因发展上的需要,区域几经变动调整。
宜君,古属雍州地,汉景帝二年,属左冯翊祋翊县。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始置宜君县,属雍州北地郡。
1948年3月10日,宜君县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50年,黄龙分区撤销,改属陕西省延安专区。
1958年12月,宜君与黄陵合并为黄陵县,三年之后,1961年9月15日,恢复宜君县制。1983年9月,宜君县划归铜川市辖地至今。
地貌特性造就了宜君“冬长夏短,冬寒夏凉”的气候属性,千年之前,大唐帝国君王在此兴建避暑行宫,即玉华宫。
在四大避暑胜地中,玉华宫是修建最晚、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帝王行宫,属唐代帝王四大避暑行宫之首。
夏季平均19℃的气温,全境54.27%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1.8%植被覆盖率,群山毓秀,林草丰茂,绝对是炎炎夏日避暑的圣地。
依托如此资源优势,“避暑胜地山城宜君”,近年来宜君县也叫响了打造“中国避暑城”的旅游IP。
从西安北上,刚过金锁,沿途两侧便是茂密的树木,宽阔的公路在起伏绵延的远山间穿梭,山坡上粉嫩的桃花忽隐忽现,不用猜即将到达宜君。
夏季入宜君,从铜川沿国道出隧道至交叉十字路口,靠西南进入公园路,便进入了宜君县最高点的龙山公园,这里更是被誉为“陕西最美会客厅”
一路向公园探入,路旁绿树成荫,条条柳丝垂地,仿佛进入幽深的绿色长廊。闻得耳畔传来阵阵的松涛声时,抬头,绿色的巨龙横卧山梁上,水流顺着巨石倾泻而下,在水潭里溅起水花,清凉之意也扑面而来。
继续向东南方向,5000多亩的宜君花溪谷便跃然眼前。
沿着小路顺山沟里蜿蜒而下,曲径通幽。脚下的绿茵伸展,如一池墨水,为一幅泼洒的画卷绘就底色。放眼望去,花开遍野,迎风摇曳,蔚然成海,颜色错落有致,似乎进入人间仙境一样。
春暮夏初的芍药,横跨夏秋两季的百日菊,不同的花季,花溪谷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风景。
景区一经开放便吸引了八方来客,2019年12月成功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为丰富旅客游玩体验,近年来,又扩建了高空玻璃水滑、高空滑索、网红自行车、跳跳泉等游乐项目,跑马场、小型越野赛车等经营类项目。
每年七八九月间,游人慕名前来,游客如织,小县城人气骤然爆棚。
勤劳的宜君百姓们,将昔日的零散土地整理成片,荒山石岭变成了高低错落的梯田,公路沿线、房前屋后,一排排的条纹、连绵起伏的梯田仿佛是通向仙境的天梯。
每到春耕之时,与旱作梯田为一体的一道道地膜玉米宛如一条条玉带,闪着点点银光,蜿蜒游走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之上,宛如“上帝的指纹”
拾级而上是梯,春耕秋获为田。
宜君梯田,更是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
盛夏时节,放眼宜君大地,一幅绿色的画卷赫然呈现。
近年来,宜君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断释放和放大生态效应,以龙山公园、花溪谷为核心的避暑养生、以福地湖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以旱作梯田为核心的农耕体验、以保护魏长城遗迹为核心的军事遗址等6大聚集区。
谁曾能想,这片秦岭以北最大的“绿肺”,曾经也因能源发掘深受困扰。
宜居县也是煤炭资源大县,县西部处于渭北煤田北缘。据1967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队普查:宜君县境内煤蕴藏量约4380万吨,一般煤层厚度8至10米。
据专家考察,宜君县的煤炭生产早在清末民初就已开始,在现代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前些年整个铜川都陷入了资源开发与对城市产生负面影响的困境。
为了生态环境安全,宜君县也开启了转型之路,下狠心、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通过关停煤矿等多种手段,加大煤矿整顿力度。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经历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宜君县当下已然收获了生态修复成果,这自然也激励着宜君继续前行。
宜君县转型发展,依旧在路上。
从宜君的转型看新时代中国县城的变化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正在强化。这一格局对县域层面的产业经济转型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县域经济是我国地方经济的基础,而宜君县作为铜川市唯一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这座小县城的转型其实颇具代表性和突破性。
如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宜君对于能源的依赖造就了畸形的产业结构,自2006年开始,二产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到2015年所占比重已达到60.2%,而当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5:60.2:21.3。
超高的二产背后是由于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以及对工业的扶持,使宜君县工业一直稳步发展,其中,原煤的产量又远远高于其他产业。
另一方面,宜君县城乡发展与我国整体城乡发展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农村与城镇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大,城镇发展快、农村发展慢,因此需要宜君县推进新型产业、建设生态农业等的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到2022年,宜君县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6.9:43.1:40.0,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宜君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转变方式、构造集群、提升竞争力为重点,从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环保新能源工业入手,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相较于曾经,其中现代医药、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到了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二分之一,已经成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尤其是新型能源的崛起,堪称宜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敏锐把脉到了能源产业的变化,立足自身资源,果断出手抓住了光伏产业上升的关键选择。
宜君地下藏着原煤,地上亦有宝贵的光照资源,资料显示宜君县年平均有效日照时数达1508.5小时,具备年均2000万度光伏发电开发能力的优势。
为此,宜君县选择将发展光伏产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于2017年统筹整合资金1.138亿余元,建成了30个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16.345兆瓦,其中建成5.045兆瓦村级光伏电站1个、0.4兆瓦村级光伏电站28个、0.1兆瓦村级光伏电站1个。按每户7千瓦容量建设,户均年增收6000元,带动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3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并且,招商引资龙头企业,落地重大项目,如今,全国三大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之一的宜君天兴、峡光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条件,宜君县还着力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光伏带动体系。
即,上面搭建光伏发电,同时利用光伏板下的土地资源,配套发展中药材、大棚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以及观光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在时代大势之下,宜君县借“天光”,让“生财有道”,用光伏产业带动群众叩开乡村振兴的“幸福门”
将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块的并不只是光伏产业,宜君全力推进“现代果业、生态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宜君玉米、宜君苹果、宜君核桃等农产品已经逐渐品牌化,并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助力农业规模化发展。
如宜君县作为陕西省地膜玉米第一大县,在玉米种植上坚持技术创新,突出地膜特色,随着高产创建、旱作农业项目和测土配肥的实施,玉米已经成为宜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同时,宜君一直坚持玉米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打造玉米全产业链,玉米皮编织工艺品、玉米糁与玉米面都广受消费者喜爱。
而有着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的宜君,也将资源充分调动了起来。
宜君地处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现有中药材219种,是渭北地区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
宜君,一个人口并不算多,GDP体量也称不上高的县城,似乎发展只能“靠山吃山”,但在新时代的发展下,“靠山吃山”并不是万能的,要讲究科学发展,要讲究可持续性,不然只是“身在宝山不识宝”
宜君,深挖自身资源,从单纯依赖能源发展的模式,转型为新兴产业坐拥半壁江山,并将产业转型的红利普及到乡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推动共同富裕。
走在新时代发展的道路上,这个只有10万人的小县城,还将用自己的双手将蓝图中的美妙画卷落实在宜君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
审核:解革/Lyna监制:号称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