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刚去隔壁看完70多岁的父母,回到家又开始收拾村里发的年货。儿子儿媳还没放假,老伴去城里接孙女了。“今年又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团圆年。”说话间,老徐脸上笑出了红红的苹果肌。
在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老乡们都像老徐一样在“忙年”
松兴屯2015年全村搬迁,村民住上了二层小别墅。
一提到高密,总会让人想起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那里种着红高粱,满是传奇故事。而在高密西乡的这个小村庄,家家户户住着二层小楼,家家户户种着果蔬大棚。年关将近,到处都是温暖如春的乡村春节故事。
住别墅的老徐盼着四世同堂的团圆年老徐今年55岁了,搬进新村的二层小楼已经六年光景。搬进新村之前,他是一个建筑工人,在城里“搬砖”,骑着摩托车家里工地两头跑。搬进新村之后,他成了村里的水电维修师傅,“哪里需要哪里搬”
松兴屯因三棵松树的故事而命名松兴屯村因松柏而得名。村志记载:明末,李姓迁此立村,村东庙前立有三棵古松,松树坚忍顽强、傲骨峥嵘、庄重肃穆、四季长青,遇艰难而不畏、历严冬而不衰。为了追思先辈创业艰辛,松兴新村的村头立村志石,道路两旁遍植松树近3万棵。
为什么叫新村?老徐说:“因为我们村是2015年整体搬迁到这里的。”他仍然记得搬迁之前村里的样子:泥坯房、土道路、乱草堆……老徐说:“2011年,村里回来个能人,带着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口中的“能人”就是徐林收。2013年,徐林收带领老乡们开始建设新村,常年外在打工的老徐也被“吸引”回村,负责水电管道建设。
2015年,他搬进新村。新村建有248栋二层小楼,6幢多层楼房,网格化管理。“算是住上了自己盖的小别墅,就像做梦一样。”冬天对于农村人是最难熬的,烧煤炭,生炉子,烧土炕,仍然难以御寒。现在老徐在家里就穿着毛衫:“家里有地暖,冬天就跟春天一样暖和。”从2016年开始,老徐就不再出去打工了,成了村里不可缺少的水电维修师傅。家里照看孙女的事儿就交给了老伴,好在村里2012年就办了小学,解决了周边7个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老徐一家就像松兴屯的一个缩影。“父母那一代经常吃不上饭,过得都是苦日子;我这一代温饱解决了,就是吃累;孩子现在舒服多了,开车想上哪上哪;孙女,就更是宝了。”有时候牵着小孙女的手,走在新村的路上,老徐常常想现在大概就是天伦之乐吧。“过年的话,四世同堂一块吃年夜饭,这就非常幸福。”承包两百亩葡萄大棚的凤坤夫妇老徐的老伴送完孙女上学并没有闲着,而是去村里的葡萄大棚打工,这里是计件算酬。临近过年,葡萄大棚的工人已经放假了,大棚承包户徐凤坤夫妇却还没给自己放假。“一年到头,九月份收葡萄和年底分红这两茬,最高兴了。”松兴屯是传统农业大村,村民就靠种麦子、玉米养家糊口。穷则思变,徐林收将目光盯在土地上: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
松兴屯打造小西湖公园。
2012年10月,村里建起900亩葡萄大棚。然而最开始脱离传统农业搞现代农业,徐凤坤和村民都是有顾虑的。徐林收给大家算了笔“明白账”:村里牵头成立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每亩按1000斤小麦折算1200元。小麦价格上涨,按市价折算;小麦价格下降,每亩兜底1000元。这样,村民不用种地,就能旱涝保收。徐凤坤说:“收入有保障,技术还有专业老师指导,咱就敢干!”于是,徐凤坤夫妇就成了第一批“下海”的葡萄种植户。
2014年第一次收葡萄,徐凤坤夫妇就尝到了甜头。慢慢积累经验后,到了2016年,收入接连翻番,这让徐凤坤夫妇更加充满干劲。到了2019年继续扩大规模,成为200亩葡萄种植大户。
“今年情况还中,等着分红。”徐凤坤最近专心忙着汇报总结,图个好彩头,来年继续开工。
松兴屯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挖井人李桂香75岁的李桂香在南屋刚蒸完过年饽饽,又拿着几个袋子到客厅,让老伴孙洪梓戴上老花镜,看看儿媳妇又寄的什么特产。“现在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以前见都没见回这些好东西。”李桂香老人是松兴屯备受敬重的“挖井人”
挖井人李桂香在松兴屯与大棚之间,有一眼直径8.5米,深22米的水井,四周栅栏圈起,井水清澈,名曰“巾帼井”当年挖井的主力就是李桂香在内的20名妇女。这口井至今滋养着松兴屯村,滋养着大棚里的果蔬。
李桂香说:“我们选出来这些妇女,都是个顶个的,挖井可是重体力活。”一钢钎一钢钎往下凿,一桶泥一桶泥接力传上去。李桂香说:“我们都知道只有打出井来,才能浇地,才能吃上饭。”天蒙蒙亮就上工,晚上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就交给了在村里干木匠的丈夫孙洪梓。挖井从春天开始,一直到秋天井底才涌出水,冬天开始砌砖。“那时候,别提多高兴了,就感觉挖出水来村里有救了。”有时候遛弯的时候,李桂香还会遛到井边来,看看“巾帼井”仍然井水旺盛。李桂香感到欣慰地是,2018年徐林收带领着村民大干两个月,没黑没夜地铺就15公里的地下管道,把潍河水引到了村里,村里的蔬菜大棚都受益于“潍河引水”
“以前我们这一代受穷受苦怕了,现在看着孩子送的年货,真是甜。”李桂香说。
1973年松兴屯20名妇女挖井,救了全村的庄稼,这口井因此被命名巾帼井。
忙新年晚上七点半,松兴屯村张灯结彩,溢满了新年的味道。小西湖广场夜生活丰富起来,村民们不再窝在家里,而是在这跳广场舞、排练高密茂腔,其乐无穷。哪里还能想象,这个景色别致的地方,曾经是养猪场呢。
村民口中的“大忙人”徐林收还在组织着党员评议会。2011年5月,是徐林收人生的拐点,在外经商多年的他决心回乡,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每一张选票上的名字,都可能会影响甚至决定村庄未来的发展,徐林收深知其意。
松兴屯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土地流转、搬迁新村、大棚覆盖的“三个百分百”,产下了“松兴屯效率”筑巢引凤,企业的金凤凰飞来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今年春节,松兴屯每家每户都领到了24样年货福利。
松兴屯打造小西湖公园,村民在这里唱茂腔、跳广场舞,好不自在。
松兴屯村副主任徐凤杰说:“现在我们村已经是3A级景区,新的一年,我们村计划打造民宿、建初中,让村民好上加好,富上加富,有上加有。”“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松兴屯的老乡很忙。忙着春节的团圆,忙着春天的希望,忙着创造更多的松兴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