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有一条增江,水流湍急而且清澈,每日江上船来船往很是繁忙。江上横跨两座大桥:增城大桥和东门桥,在桥的附近有一座码头,停靠着几艘轮船和小舟。码头的岸上有个景点叫1978电影小镇。
1978年的时候你多大呢?相信很多读者朋友还没有出生吧。虽然1978电影小镇面积不算大,但却为我们了解那个年代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1978电影小镇有4个特别明显的标志建筑。
第一个是白教堂。
第二个是大烟囱,又称增江人民礼堂。
这里原本是一座糖纸厂的蒸煮车间,建于1956年,主要生产红糖、糖粉等产品,高高的大烟囱是蒸煮车间锅炉房的地标。
这里被纳入第六批《广州市历史建筑》,从而成为保护性历史建筑之一。而大烟囱被广州人亲切的称为增城的小蛮腰。
第三个是火车站。
铁轨上有两节火车车厢,车厢里面是装扮一新的餐厅。
第四个为三十行。
还原广州十三行的骑楼建筑,比较宏伟,里面暂未开放。
当然,1978电影小镇的精华并不在这些建筑上,而在其细节的体现上。
小镇保留了两个特色街区:增江家园和高贤里。
走进增江家园,墙上保留着许多复古的彩绘以及场景。
其实,1978年前后我国发生了两件具有代表性的大事:知青返乡,高考恢复;中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改革。
1977年,沉默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再次恢复,“知识改变命运”的号角吹响了中国每一个角落,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的高素质人才。这批人后来成为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骨干。
这一年,知青们努力读书,备战高考。
这一年,广东积极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窗口。农民把余粮卖给国家,有了收入。
增城盛产荔枝,街上卖荔枝的小贩也多了起来。
社会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电影院、酒楼、理发店.遍地开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本大幅提高,大量实体产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沿海开发城市出现大量劳动力缺口,必须吸收内地劳动力,导致“进城打工潮”出现。中国农民掀起了影响深远的省际“进城打工潮”带动城市建设发展。
走进高贤里,是那个年代居民楼缩影的再现。这里还原了增城六七十年代老街区的场景。
墙上挂着满当当的邮箱,仿佛还听到送报人远去的车铃声。
仿佛看到父母那一辈还年青的模样。
1978电影小镇也有美食街。逛累了,可以在美食街里寻找增城的老味道。
旅游攻略:交通:地铁:21号线增城广场站出站转乘公交增城47路到达置业花园大巴:可乘坐到达二汽增城客运站/增城客运站站点的大巴,到达站点后导航“1978电影小镇”步行1.2公里可到1978南门自驾最方便,小镇可免费停车4小时。
门票:免费开放时间: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