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秦岭北麓的沟沟岔岔,经常就有新的发现,在游人如织的周末,也能找到一方净土。
今天我就写鄠邑区一个地方,很多鄠邑人都不知道的地方。
沿着圣母山往石镜峪的岔道接着走,不小心拐进了石镜峪农家,和老板娘聊了几句话,我们告辞离开。
走不远就看到了岔路,右行往佛疙瘩方向拐去。
一段搓板路后,就又到了一个岔路口,这里有个大红门,看旁边的牌子应该是个农家乐,不过看样子好长时间不经营了。
岔路左上往佛疙瘩,右手直行是马峪洞。有两个当地人蹲在门口吃烟,一问往马峪洞的路不长,十几分钟就到。
往马峪洞路比较窄,是用地板铺设的,我们就不开车了。
汉子也前往马峪洞有一些活儿要干,这样就给我们当了导游。
这条路顺着山腰平平的,路况很好,只是有些窄,汽车还是可以通行的,不过不能会车。一路上隔着树杈,前面都能远远的看到圣母山的教堂。
汉子指着前面的一个山头,说看到那棵大柏树了没有,我在那里包了一片地,都种着樱桃树,明年你们来可以看樱桃花,采摘樱桃。
这汉子,在山上种樱桃,这管理够麻烦的,今天雨水多,樱桃没成,没挣下钱。
说着话,两三里的路,就看到路标,右拐下山是马峪洞,马峪洞又叫三母庙,下行的小路是三尺宽的水泥缓坡和台阶,好走着。
山林很密,就我们几个人,不几分钟,远远就看到房屋,路边有石碑,刻着三个字“马峪洞”,如果顺着小路接着走,就到环山路,汉子说走下去也就三四十分钟的路,这就是马峪沟。
三母庙不大,小小的院子,但是房屋不少,一处土房漏雨,汉子就是修建这个房子的。
正殿上面的大匾写着“洞天幽境”,对联是“观空有色西方月,听世无声南海潮”,有些意思。
庙里有一个中年师父住庙,很热情招呼我们喝茶,我们拜了神像后就坐下歇息。茶水甘甜,我们谢谢了。
这个师父西府口音,说之前在旁边一个庙里住了三四年,今年才住到这里,这里很清静,没有游人。
确实,庙里两只小狗见到我们都很稀罕,师父把院子收拾的很清爽,是个勤快人。我们聊聊天,坐了好长一会儿,告辞离开了,因为我们还有一个地方要去——佛疙瘩,虽然师父说从旁边小路可以上去,但是我们最好还是开车,不想走了。
我以前听说马峪里有岩画,这里却没有人听说过,这马峪的得名其实也和“神仙路”有关系。
唐僧取经到马峪口时,忽从山上飘来一阵悠扬的经声佛号,唐玄奘立马南望,但见远处一山沟里突现一座绿色山包,顶圆体大,像弥勒佛盘坐,山顶似有寺庙。
见庙就拜的三藏和尚即刻下马,独自上山进庙。徒弟们在沟口饮马休息,白龙马因为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听着山上飘来的佛经声音,一只蹄竟然在一块石头上踩下了深深的印窝,这个山沟就叫马峪沟。
这里环境清幽,唐僧进庙诵经念佛,竟然忘了时间,直到山下徒弟上山来看望,才依依不舍下山接着前行。
这里就留下一个名字——佛疙瘩。
我们返回到农家乐的岔路口,准备开车往佛疙瘩,路上一家三口却徒步,说锻炼身体,周末没事就这里走走,水泥路也就两公里多吧。
其实我觉得这段路还是比较宽的,盘旋上去,路边看到正在修的三官洞,过了这个地方,水泥路的尽头是一农家乐,院子很大,这里地势开阔,视野很好。
说实话,这段路很适合步行,景色真是不错,开车的话就浪费了。
路旁一个突兀而起的山头就是佛疙瘩,有水泥小路通往,沿着往上走,一个观景点两个小年轻摆着小桌吃饭喝茶,真会选地方。
顶上巨石磊磊,巨石上面是二层小楼,小庙一层塑有一佛二菩萨像,二层是玉帝带伺从像,由铁梯子而上,上面红旗招展。
小庙墙上红漆大字,数字应该是标注古会时间。
旁边有个观景台,视野开阔,可以远望山外,马峪沟圣母山都一一再望,风水极佳,确是个养气的好地方。
佛圪垯是一座名不经传的小山,沟不深,山不高,但东连圣母山,西对望仙坪,南依五泉岭,北瞰平原,双沟环抱,林木茂盛,鸟语花香,这里却少为人知,真是秦岭北麓的秘境。
我多次去过甘峪口的望仙坪,望仙坪旁有有一个观光步道,一路可以走过来,到佛圪垯圣母山直至东边的清凉山,我没有时间走完,却分点一个个的到了。
这里很幽密,不多的几个人,几乎都是附近的,这里的路比较窄,注意安全还是可以的。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