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位于大同盆地的南端,海拔1000米左右,属于黄土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的交接之处。这里北纬39度,四季分明,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在22℃左右。夏季平均气温为17-30℃,比较舒适,适宜避暑。和大同一样,朔州很少有家庭装空调,因为根本用不上。
崇福寺是朔州历史古迹的精华体现,这座千年古寺雄伟壮丽,恢弘的气势展现了辽金建筑的精髓。是国内难得的辽金艺术珍宝,它也是朔州古城的核心景点。这座古寺竟然还免费,的确是太良心了。
往南走过“景石”,眼前是一幅“历史画卷”
画卷是由一块块平躺在地面上的牌子组成,记录着朔州城市的历史变迁。
历史画卷的两轴位于广场的两侧,由巨大的铜管制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坐在上面凉飕飕的,还挺舒服。但是却让我想到了一个很恐怖的词:炮烙!
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尉迟恭敬德庙和马邑博物馆。
而尉迟恭绝对可以算是这些名将之首。
尉迟恭,字敬德,唐朝开国名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其镇守朔州边关,保护着祖国的国门,卓越的功绩,让其与秦琼一起,被奉为家家户户的门神,这是无比的荣耀。尉迟恭敬德庙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来自朔州的名将而建。
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刹原存放于崇福寺弥陀殿,塔刹由细砂岩镇刻而成。上为相轮九重,中为复钵四边山花中间有一小佛座像,山花之下各辟有一龛,内有两座佛,四角各有立柱,雕一人像。龛下各以宝相莲花为结。最下为榫头,整个塔刹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实为一件珍品。
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石塔原存崇福寺弥陀殿内。抗日时期,侵华日军意欲掠去。城内爱国人士丁克诚冒险将塔刹隐藏起来。后于1953,年捐献给崇福寺。塔身被劫往日本,陈列于东京帝室博物馆。1945年二战结束后交还,现陈列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为该馆首屈一指的镇馆之宝。
宝塔纪年翔实,系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美独立石塔,且雕刻年代、雕刻技巧、所选石材与云冈石窟一致,为印证中国石雕黄金时代代表作,堪称中国宝塔雕刻之翘楚。
除了崇福寺和广场这块修缮比较完好的区域,朔州古城里到处都在修缮中,感觉就是一个新旧古城交替与市井生活混杂的状态。
朔州古城墙的状态着实让我惊讶。这座已经残破得只剩黄土坯的城墙,却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形状,东南西北四面,除了几处较大的缺口以外,基本上能够完全连在一起。
我们来到东城墙边,这座城墙边上的城墙遗址公园已经建立数年,记录着城墙的变迁。
遗址公园中的一连串的小广场上,几处雕塑都气势恢宏。这组金戈铁马,把我们忽地带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不知为何,一股悲怆和雄壮袭上心头,看来家国情怀仍然是让我肾上腺素飙升的因素。
还有朔州的标志,雁鱼灯也矗立在广场上。
另一组朔州本地民俗雕塑也很抢眼,这身穿本地不知道哪个民族服装的小两口,干着农活跳着舞,形象栩栩如生,让我驻足良久,不由为其喜悦而喜悦。深感生活在这边塞小城的苦乐。
广场周边一圈带着花脸的青铜雕塑,把城墙遗址公园衬托得肃穆与神秘。
城墙外公园的树木郁郁葱葱,不时还有小路将人引入城墙边,那爬上城墙的豁口,古代经历过千百次战争洗礼的古墙,在小孩子和老顽童面前,就仿佛是长辈一样,接收着子孙的戏虐和调皮。
另外感到惊讶的是,城墙外路边是一个硕大的马路市场,里面老农和小贩开着车,摆着摊,和市民讨价还价,其乐融融。
这里的物价真是接地气,本地和外地的商品都有,以及其亲民的价格,新鲜的气息,让上下班这里挤得水泄不通,看来是当地百姓的真爱。
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市场,让我一次捡便宜捡个够。
往反向往西行,则是古城的中心地带,这里拆迁和新建在进行着。
南城门也在原址上重修一新,看着像大同古城一样气派。
街道上有整齐划一的店铺,不过有一些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