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个远征者面朝秋风萧瑟的大海倾诉着内心的衷肠,他已年过半百,自感暮年已至,但似乎还有尚待完成的事业,他把自己比喻为伏枥的老马,猛勇虽减,猛志常在,他还能等到天下归心的那一天吗?眼前的海面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有大海之心就有大海之怀,有大海之容就有大海之能,为此他放声高歌,并一唱千年。
曹操咏志之歌传唱了千年,成为源远民族不朽的经典,后来之人一有机会也想站到阿瞒兄当年“幸甚至哉”的位置上,感受一下历史的高度,体会一次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高的境界,可突然疑惑,当年的碣石在哪里呢?
止锚湾海中碣石碣石公园碑和碣都是竖起的石块,方形为碑,柱状称碣,在自然状态下,生成碣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然而碣石不是一般的石头,它因秦皇、魏武的人气指数而出名,所以关于碣石所在地之争在所难免。北戴河海滨的金山嘴一带,也被认为是当年的碣石,要在大海边找几块象形石还是相对容易的,绥中碣石说最弱之处是海边看不到岛屿,而曹操的诗中恰恰写到了“山岛竦峙”更有名的碣石出现在昌黎县,那里有一座碣石山,山不在高,有石则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候沿着山脉的走势有柱状石,但在汉末起逐渐沉没于海中。也就有了这种可能,曹操所看到的石头不愿让人众里寻它,悄悄地隐入了大海。今日的昌黎碣石山离开大海已经有一段距离,只有登上山顶,才能遥望大海。曹操当年可是劳师远征,他北灭乌桓,抹去了历史上这个部落,清除了袁氏家族的残余势力,可在回师时正遇秋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大军艰难时刻还去登山爬高,实难想象。
碣石知何去,多少游人处,地点之争也许会一直进行下去。在《史记》中也有关于碣石的描写,“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这里的碣石应该不是几块石头,而是一个地名,因为曾住过两位仙人羡门和高誓,秦始皇求仙之心很诚,把仙人的名字刻在城门上。故事的发展是卢生寻仙而返,转告始皇帝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立刻精修长城,派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可最后亡秦的胡字却落实在他的小儿胡亥身上。
秦皇岛求仙入海处秦皇岛求仙入海处碣石如果不拘于一石一地,那倒可豁然开朗了。曹操大军回师途中,饥渴顿踣,但主帅仍处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行进在数百里的海岸线,看怪石嶙峋秋涛拍岸,观日出日落星移斗转,心中一片澄净明澈,仿佛来到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绿水青山,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得以完美的结合,千古绝唱就此横空而出。
北戴河鸽子窝北戴河鸽子窝“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是千年以后一个读懂曹操的伟人在海边发出的共鸣,他面前的海面正处大雨磅礴白浪涛天之时,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阿瞒兄未竟的事业早已在疾风暴雨中圆满完成了。
田野止锚湾看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