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仙台观日出“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是李白在《登太白峰》中对太白山的描写。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并非空谈,太白山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峰顶拔仙台为太白绝顶,乃太白山八景之一。在登顶途中,也许你会感到疲惫不堪并有放弃之意,但登顶后的风景绝对会让你感叹不虚此行。山顶处的空气变得寒冷稀薄,与城市充斥污染的环境大不相同;在山脚处看起来远不可及的云朵,现在仿佛伸手可触;在山脚处看上去高大巍峨的座座山峰,现在都在你的脚下,你会不禁感叹张岱笔下“一览众山小”竟是如此真实。
站在拔仙台上向远处眺望,山峰在云海雾霭中若隐若现,轻纱般的云朵柔和了山峰锐利的边缘,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崎岖的山岩上,形成一道道不规则的阴影;远处的云海与碧蓝的天空融为一体,边界处却又露出金色的光边,不禁使人遐想,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蓬莱仙境或许也不过如此。
拔仙台也是早观日出、夜观晚霞的绝佳之地。许多游客都因太白山日出的曼妙景观慕名而来。
起先,天空仍是一片漆黑,整座山峰都笼罩在一片深蓝色中。不久之后,远处的天边逐渐出现一线橘红色的天光。这道天光虽不明亮,但是打破了夜晚的黑暗,代表了黎明的迫近。
时间逐渐流逝,太阳就像一位写意派的画家,它大笔一挥,桔红色的天光染上金红色,深蓝色的天空颜色也稍微变浅,更多的亮光随之出现,预告着白昼的到来。
终于,太阳露出了地平线,耀眼的光芒瞬间驱散了乌云的灰暗,半边天空都变得明亮而色彩斑斓。有诗曰:“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随着太阳缓缓上升,天边的黑暗已经丝毫不剩,取而代之的是淡蓝色与嫩粉色交界的天空和大片大片天光映衬下不同颜色的云朵。第一缕阳光照在山脉上,亮色的一片与周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山脉在燃烧。至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日出之景便已结束,人们开始享受阳光沐浴下的太白山美景。
太白明珠大爷海大爷海又称“仙湖”,位于太白山顶部拔仙台北侧,海拔3590米,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古老高山湖泊,也是太白山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
大爷海也是组成太白八景“太白明珠”的一处湖泊。山中的池面常被云雾笼罩,风光无限,有诗曰:太乙之巅三镜海,金星疑坠拔仙台。
净水童子浮云里,不叫明珠落尘埃。
其景色优美如仙境,虽地处高山,但夏季有白色,淡黄和浅紫的野花摇曳,毛茸茸的绿色高山苔藓,如地毯般温柔包裹山体,在重重冷硬的深褐色山岩之间独享一片柔和的翠绿。
湖水平静无波,清澈见底,如镜子般倒映着碧蓝的天空和崎岖的山岩。更有《眉县志》记载:“大太白海三十余亩,清鉴毛发,无寸草点尘,无诸水族……”大爷海湖面常常雾霭弥漫,白烟缭绕,恍若仙境。
此雾来去自如,忽而远逝,猝然近笼,来去无踪,如有神助,故民间有称此雾为“神帐子”
宁静的湖水,环绕的仙雾,浓稠的绿意和零星的野花…大爷海仿佛神明在人间遗落下的眼睛,化作一汪纯净的湛蓝湖水,承载着千万年的岁月和安宁,在这太白山巅,温柔地凝视着人世间一代代风起云涌,人烟来去。
平安云海“散云作雾恰昏昏,收雾依前复作云。”雨后的太白山,云雾从山谷间升起,缭绕不断,被包裹在如梦似幻的云雾之中,犹如仙境。
云团越积越厚,像奔腾的浪花翻滚着,仿佛要汇入那无穷无尽的大海。彼时,看那景,苍茫的青山与磅礴的云海相融,却感到无限的谧静。
云海赋予了太白山神灵与俊秀,看云时,山在云上;看山时,云在山上。向远处望去,座座山顶如浮沉在滔滔的白浪之中,若隐若现。当你踏上这云雾缭绕的小路,只见脚下云海翻滚,仿佛置身仙境,去寻找那朦胧的天空之城。有诗为证:“板寺云海数奇观,惊涛汹涌连地天。织女勿忧纺花少,宫下常晒万亩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久居城中,看尽城中繁华。又为何不来太白观云海,享受这片刻的宁静,在淡淡飘渺云雾间,留下一缕平淡的心绪。
太白石海走过大片郁郁的原始森林,向更高更远处眺望,却是一片灰白色,走近再一看,遍地是大大小小,错落分布的岩石,覆盖着大块大块的山坡。这就是石海,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也是太白山的一大奇景。
如此大规模的石海里分布的岩石却大小区别甚远,小如鹅卵,大至磐岩,它们错落交叠着,似是有孩童刻意嬉戏玩闹而为。
然而,这当然是自然的产物。它是一种冰缘地貌,随多重地质要素发展变化而产生。在太期时代,气候的急剧下降,导致山体冷缩,而后岩石进一步破裂,再经数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演化,形成了太白著名的奇观—石海。
所以说,大自然是最高明的艺术家。而石海,便是这自然力量的结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作品。千万年的演变最终化作这苍茫的石海,呈现于这太白山上,呈现于这人间。
恰似蓬莱神仙境,秦岭古脉蕴名山。走进太白山,走进人间仙境。太白风景远不止这些,若想进一步领略太白美景,身临其境则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