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五岳殿汾阳五岳庙五岳庙砖雕刀法传神五岳庙是个形制奇特的建筑,从西到东,圣母殿、五岳殿、水仙殿和龙王殿一字排开,一目了然。
据《汾阳县志》载,五岳殿为正殿,是庙内的主体建筑。殿内脊梁上有琉璃饰件,图案有飞龙、舞凤、人物、花草等。正脊上的琉璃立碑,正面为一尊足踏祥云的布袋弥勒佛。
自宋元以来,山西一直称神庙戏台为“舞楼”或“乐楼”,将其视为神庙祭祀演艺之所。五岳庙现存的乐楼为砖砌窑洞,坐南朝北,面对着五岳殿。
《水仙出巡图》局部壁上水仙神将穿越而来五岳殿内保存有元代壁画,水仙殿内保留有元代神坛及壁画,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山西寺观壁画精品,两殿内的元代壁画色彩丰富、线条苍劲,人物仪态生动,充分展示了元代寺观壁画的水平。
五岳殿的壁画分绘于殿内三面墙、门额和拱眼壁等处,共计40平方米。根据画面情况及西侧门神题记可以知道,壁画在明清时期被重新勾描着色。殿内前墙门两侧各绘一尊武士像,两山墙上绘有《五岳巡游图》,也就是《出行图》《回归图》和《后宫仕女图》的合称。东壁的《出行图》上部绘有山川、花草,下部为四值功曹,中间是出行队伍,采用沥粉贴金的作法。西壁的壁画风格与东壁一样,只是涂抹破坏较为严重。
水仙殿后墙上的壁画残损也较为严重,东西两壁的大部分画面已看不清楚,但隐约可以分辨出是《水仙出巡图》和《水仙回归图》,场面宏大,布局严密,笔法细致,是元代寺观壁画的精品。
马刨神泉马刨神泉水甘景美一座再寻常不过的村落,一座跨越近千年的古寺庙,尚存的建筑和精美壁画却为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相传在宋太宗年间,有位叫贺鲁的将军,率军镇守着汾州境内的白虎岭、黄栌岭、将军岭、薛公岭一线的险关要隘。一年盛夏,贺鲁将军得报有敌人将从白虎岭下葫芦峪峡谷偷袭而来,便决定在葫芦峪外设伏。冲锋时,陷入泥潭的战马拔蹄而出后,竟然刨出一股清泉,这便是后来的“马刨神泉”
据《汾阳县志》记载,该塔由明天启二年(公元1623年)进士汾阳人朱之俊率众集资捐助而建。该塔平面为八角形,塔座为青石须弥座,上面雕有竹节、莲花、卷草等图案。内部是空筒式构造,自下而上共13层,从底层的塔室仰视,可以看到最上一层的天井。外廓每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拱组成的塔檐相隔。
塔室之间以转折回廓式阶梯塔道相通,塔室第一层塑有观音像,从第二层起依次塑有十二生肖像,也由此成为全国罕见的“生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