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最有名的当数“琅邪八景”,分别是:苍山叠翠、神峰积雪、平野晓霁、普照夕阳、孝河凝冰、沂水拖蓝、泥沱月色、野馆汤泉。明代诗人舒祥专门题写了《琅邪八景》诗,流传至今。
郯城县有“郯城八景”,分别是:望海楼朝霞、石门夜雨、仙洞云壑、禹王台柳莺、沂水春帆、白溪秋月、红崖古梅、龙门桃浪。清代诗人屈复题写了《郯城八景》诗。
蒙阴县有“蒙阴八景”,分别是:蒙山叠翠、堂阜遗迹、北麓书堂、嶅山卓笔、中山古刹、龙泉漱玉、汶水拖蓝、南山仙洞。明代的公跻奎、杜洽,清代的刘德芳,都分别题写了《蒙阴八景》诗。
沂水县也有“八景”,叫作“沂阳八景”,分别是:东皋晚照、岜山耸翠、望仙石桥、织女仙洞、龙池浸月、穆陵停雪、闵公书院、沂水拖蓝。明代进士杨光溥写有《题沂阳八景》诗。
莒县的浮来山,有“浮邱八观”,都是三个字的景点,分别是:定林寺、银杏树、喌鸡岩、莒子墓、校经楼、仙书石、清泉峡、怪石峪。清代张竹溪题写了《浮邱八观》诗。
就连临沭县的曹庄镇,也有“曹庄八景”清朝道光年间,曹庄出了一位进士叫吴步韩,他选定了当地的八个景观,写有《曹庄八景》诗。这“八景”分别是:岌顶腾云、化龙仙迹、东皋返照、西岭积雪、南涧春游、北牖泉声、饮马遗迹、东桥渔唱。
各地都有“八景”,作为“学道名区”的费县,自然也不会例外。
姚庭槐出于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倾注心血,选定了“费县八景”,并分别题诗。明代万历年间,费县知县杨果主修《费县志》的时候,将姚庭槐编撰的“费县八景”及题诗收入志书之中。
清代康熙二十八年,费县知县黄学勤主修《费县志》。他看到各地志书都有“八景”,心生厌恶:“郡邑志多列八景。夫景何必八?又宁惟八?只缘潇湘数幅,相习成套耳。”黄学勤的责问不无道理:胜景为什么必须是八个?为什么不是七个或者九个?为什么不是十个、二十个?难道只有八个吗?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八景”,无非是受了“潇湘八景”的影响所致,竞相沿袭模仿,成了俗套。
黄学勤是一位方正严肃、很有品格的知县。他修纂县志,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难题,有人建议,可以让有钱的大户人家捐资,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拉赞助”黄学勤不同意。他认为,如果接受了捐资,“则志将有不可问者矣”他虽然过着“食无兼味,衣必浣濯”的紧日子,却把朝廷给他的养廉银全部捐献出来,用作修志经费之需。
对于《万历费县志》中的“费县八景”,黄学勤不以为然:“费之八景,原系老儒姚庭槐所编,各题以诗。今并删之。”于是,黄学勤把《万历费县志》所收录的姚庭槐辛辛苦苦编撰的“费县八景”及题诗,统统删掉,没有收入新修的志书之中。他也知道费县有很多美景:“费虽小邑,佳山秀水,不胜纪录,取其最有名者载之。”他没有按照“八景”记载,而是代之以《山川》,将有名的山水一一罗列。
非常令人惋惜的是,黄学勤主修的《康熙费县志》没有收录姚庭槐的“费县八景”,而收录了姚庭槐“费县八景”的《万历费县志》却不幸失传了。如今,费县所能看到的古代县志,只有《康熙费县志》和《光绪费县志》,明代姚庭槐编撰的“费县八景”到底是哪八处景观,也就无人知晓了。估计,上冶镇的“玉泉枕流”应为八景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