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城墙正南门外有一条长280米,宽20米,桧柏夹道而峙的通道,人们习惯称之为孔庙神道。每棵柏树都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最粗的也得几个人合抱才行。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是人们赞扬孔子学问之高,有一万个八尺,是看不到顶的,后来被清乾隆皇帝御笔所书了。
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历代增修扩建。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清乾隆十九年改为石柱铁梁。“星门”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古代帝王凡祭天先祭星。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祀天一样,尊孔如尊天。可见孔子在历代帝王中的地位也是非同寻常的。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太和元气”为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谐和,“元气”意为宇宙原始物质的自然之气,喻儒家思想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之本。
至圣庙坊。明代所建“至圣庙坊”,是汉白玉的,上饰火焰宝珠。
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时为孔庙大门。清雍正八年钦定名为“圣时门”,取《孟子》中“孔子,圣之时者也”之语意,意为孔子是适应于任何时代的圣人。这也就说孔子的思想在任何朝代都不会过时。
弘道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弘道门”为清世宗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语命名并御书匾额。往前走就是大中门,大中门是赞扬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从大中门左拐,有一个高约4米,宽约1米的石碑,也建于明代,这个传化碑,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上面的内容全是用正楷书写的;二是让人最难忘的是碑下面的一个郧质,叫四不像,因为它有龟壳、虎头、蛇尾,鹰爪。
大中门,始建于宋代,是北宋时孔庙的大门。明弘治十三年重修,清乾隆时,高宗御书匾额。
十三碑亭前有两棵奇怪的柏树。一棵树我们叫它“龙纹树”,因为整个龙树的树干从底到顶,一面整齐的长着波纹,真好像有几条小龙盘柱欲飞。在“龙纹树”一旁的就是“凤树“了,虽然已经干枯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傲人的姿态,一直陪伴着”龙树。据说乾隆来拜孔子时,因为是来拜师,所以是比较讲究的,步行而进,孔庙也是比较大,走的有点累了,就靠了下这棵树,没想到这棵树沾了皇帝的真龙气息后,顿时在乾隆帝靠过的地方出现了龙型树纹。现在,虽然凤树已经干枯了,而龙树却一直生长着,就像我们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一直秉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所以人们称之为“龙凤呈祥”树。
大成门的建筑结构是“犬牙交错,勾心斗角”中间插进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顶为“斗角”大成门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笔。赞孔子是集先圣先贤之大成,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大成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因大成殿而得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清雍正二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这座大殿是我国现在巨大的古建筑之一,这个殿最引人注目的前面十根柱子,柱子上都雕刻着两条飞龙,飞腾于彩云之中,两龙之间有一宝珠,所以叫做“二龙戏珠”据说北京故宫的龙柱都没有这里的精致。
大成殿,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24.89米,高24.8米,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正面“大成殿”牌匾为清代雍正皇帝手书。大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殿内悬挂清代康熙皇帝手座91万世师表”等十余方牌匾。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生民未有”匾,为清朝雍正皇帝所书,源于孟子赞孔子“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意思是说: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人。
寝宫,始建于宋天禧二年,清雍正八年重建,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内设神龛及元官氏牌位。
崇圣祠,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时为家庙。清雍正元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更名为“崇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
明立孔子五十四世孙孔拂世系谱碑,形如石槽,收入孔拂十二世裔孙。
为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处,明弘治年间辟建此堂。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学诗学礼就成了孔子后代的祖训。诗礼堂东侧有厢房9间,为礼器库,储放祭祀用的礼器。
位于诗礼堂后的这口孔子当年的吃水井,井水“即清且谍”,被称为“圣水”此井深3米,明正德年间以雕花石栏围护,内立明代“孔子故井”碑。清乾隆皇帝祭祀时,曾饮此水拜师,碑亭内有乾隆御题的“故宅井赞”碑。
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孔庙东路的大门。代重建,后多次重修。金代名“燕申门”清雍正七年诏改名为“承圣门”,有承继圣业之意。
金声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为大成门的东掖门。清雍正二年火后重建,清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启圣门,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孔庙西路的大门。明代重建,后多次重修。清雍正七年诏改名为“启圣门”,内有供奉孔子父母的“启圣殿”与“启圣王寝殿”
洪武碑亭,始立于明洪武四年,弘治十二年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
从这里排队刷脸直接进入孔府参观了。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在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始建,弘治十六年重修,占地240亩。
孔府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
屏门建于弘治十六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大堂是按明代定制,五间九架而建。衍圣公迎接圣旨,处理重大公务之处,上悬清顺治帝御赐管理孔氏族人匾额,中设暖阁和公案,两旁设卤簿仪仗。
三堂为明代建筑,是衍圣公处理宗族内务的地方,东间为接待室,西间为书写官撰写奏章之处。
安怀堂,清代建筑,5间,是行圣公“燕居吟咏”之处。堂名据《论语.公治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意命名,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在古代被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的方针。
内宅门为明代建筑,是分隔前衙和后宅的界限,门内为眷属居住区,戒备森严,有专人把守。
前上房,为明代建筑,是孔府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本府举行婚丧嫁娶礼仪的地方。
花厅,清代建筑,是衍圣公及眷属活动的地方。
后花园位于孔府后部,始建于明代中期。占地一公顷,清嘉庆年间,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容重修时,置入铁陨石数块,故又名铁山园。这座影壁墙的画为清朝作品,无论在园中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那条路都在脚下,甚为神奇。
五柏抱槐,树龄四百余年的自然生长奇观,为后花园一景。因在“圣人之地”出现,被人们赋予了团结、和谐的生活理念。
出了孔府左拐就是孔庙东北角楼。孔庙角楼共4座,分别位于大中门两侧墙角和东北角、西北角。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后经历代重修。角楼建在庙墙拐角的高台上。台之内侧有马道供上下。此四个角楼构成一个防卫屏障,显示出孔庙如皇宫一样的威严。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市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
万古长春坊为石质结构,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此坊系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顶雕瓦垅及脊兽,檐下雕有斗拱。额坊、立柱、花板遍布精美的雕刻,柱、坊深浮雕,花板浅浮雕。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狮子,两侧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
从至圣林门右侧刷脸进入孔林。至圣林坊,原名“宣圣林”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始终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祯七年雕刻的石狮一对。
孔林二林门位于至圣林门北,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二林门前以甬道与大门相连接。此门为鲁国故城的北门遗址,元至顺二年始建,明弘治七年,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神门隘陋也,架以楼观”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清雍正十年、1964年重修。门前石栏内放有石狮一对,均为明崇祯七年雕刻。
墓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清代重建古代大凡地位显赫之人的墓葬,均有严格的葬制。此门凸显了孔子墓的神圣,表达了对孔子的尊崇。
子贡手植楷,传为孔子弟子子贡亲植。楷树,即“黄连树”此树于康熙年间被雷击焚毁,仅存树干。康熙年间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乾隆驻跸亭,乾隆一生多次到阙里祭拜先师孔子,亲祀孔子庙,诣孔林醉酒。此亭为乾隆十三年拜谒孔子墓时的纪念建筑。
宋真宗驻跸亭,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真宗赵恒封禅泰山,返京过阙里,谒孔子庙,拜其墓。此亭为纪念赵恒拜孔子墓而建。因那时未登基皇位,所以亭瓦是绿色的,而不是黄色的。
孔鲤墓,孔鲤,字伯鱼,孔子之子。孔鲤一生守家奉母,亲聆其父在庭诗礼之训,先孔子而亡。孔氏族人尊为“二世祖”孔鲤墓位于孔子墓东稍偏南5米处。封土东西18.00米,南北23.00米,高3.00米,为大型坟冢。墓前石碑2通。前碑正书“泗水侯墓”,明代立石。后为一小碑,篆书“二世祖墓”,蒙古乃马真后三年五十一代、衍圣公孔元措立。碑前有石供案,砖砌拜台。
孔伋墓,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初期著名哲学家,儒家学派重要传承者。“亚圣”孟子,深受其理论学说的影响,形成了思孟学派。孔氏族人尊孔仍为“三世祖”都说孔子祖孙三人的墓地成“品”字形,也叫“抱子携孙”预示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之意。
子贡庐墓处,子贡,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死后,群弟子守墓三年而去,唯子贡哀思未尽,独在此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通,题为“子贡庐墓处”
孔尚任墓,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十四代孙,清初著名诗人、戏曲作家,代表作为《桃花扇》。
我围着孔林转一圈用了近一个小时,步行约五公里,孔家,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