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中,四川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端午习俗。咸鸭蛋是端午“五黄”之一,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在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古人相信此时吃咸鸭蛋有益身体健康。而每逢载秧子、过端午,安县人除了吃粽子,还有吃张包蛋的习惯。
张包蛋又称为“皮蛋”“松花蛋”,古时也被称为“混沌子”“牛皮鸭子”张包蛋制作技艺起源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安县桑枣镇,是该地传统特色饮食制作技艺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一种。它集合了皮蛋和咸鸭蛋两者的优点,既有咸鸭蛋那红黄透亮、油浸浸的蛋黄,又有皮蛋那翡翠色、半透明的蛋白,香味独特,口感丰富。蛋白质富有弹性,蛋黄细腻如沙。
张包蛋是安县老百姓钟爱的食品之一,曾荣获“中华特色名小吃”“特色旅游商品”“百年老字号”等荣誉称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创始人张元林曾结识一位来自江浙的云游僧人,后者传授给他一种无需蒸煮就可以将生蛋变成熟食的技术。于是,张元林制作的包蛋被人们称为“张包蛋”随着时间的推移,桑枣镇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张包蛋非遗传承人,他们将这项独特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在传承人张军和张勇的带领下,他们秉承祖传的张包蛋制作工艺,深刻理解“主要是认蛋,其次才是做包蛋”的要领,其中张军被尊称为“认蛋奇人”他们能凭肉眼随意挑选一个蛋,就能准确判断蛋的品质。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分辨一个蛋是单黄、双黄,甚至三黄、四黄、五黄等。
当蛋清和蛋黄发生明显变化,蛋清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剥壳后呈现出黄亮的色泽,闻起来香味浓郁,食用时口感极佳。张包蛋的生产工艺非常考究,通过对“选蛋”“配料”等环节的严格控制,有效地避免了重金属和沙门氏菌等有害物质存在于包蛋中的问题,同时能保持包蛋的质量长达半年之久。
张包蛋以其晶莹剔透的金黄色、若隐若现的松花和软糯流黄的樱桃心而闻名。剥开包蛋,色泽黄亮,蛋清展现美丽花纹,散发浓郁香味,口感极佳。这款美食无需过多调味,切开即是美味,口中萦绕着清香,回味悠长,令人难以忘怀。
张包蛋不仅是美味佳肴,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皮蛋性凉,可治疗眼疼、牙疼、高血压、耳鸣眩晕等疾病。若加醋拌食,更能清热消炎、养心养神、滋补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