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了人山人海,节假日从来窝在家里不出门,这个周末被朋友拉去安徽和县,说是那里不仅游人稀少还古迹众多,是一处南京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和县古名历阳,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岸。明洪武七年,属凤阳府,不久直属南京。
朋友王总八十岁老母亲打理的自家的麦田以及自家种植黄瓜等蔬菜的大棚如今的和县已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面现代造型的大桥造型古朴的定淮古桥,相信丰水期一定更加漂亮。
如今这座古廊桥是不让机动车通行的每一根廊梁柱上都画有不同的历史故事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镇淮楼了楼内侧上书的“橹门”二字不知何意,是当年建在水上可摇船通过?没有查证不得而知。
登上镇淮楼凭女墙南望,眼前早已没有了旧时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仿古商业街。
战门街中心突兀地立着一处石牌坊“父子同科”、“祖孙进第”、“两朝旌节”、“六世承恩”这些金色大字无不诉说着当年的荣耀,只是我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注释牌。
当代草圣林散之的书画院当街而立“万世师表”的匾额下,孔子塑像拱手矗立,殿堂内是一张张的书桌。
“陋室”中的碑刻名篇《陋室铭》,其中两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让我打小就深深的印在心里,膜拜至今。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游褒禅山记》中的褒禅山就是这儿了。
《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山中王安石塑像基座上刻着列宁对王安石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褒禅山中还蕴藏着一个华阳洞,在之前未有耳闻。
进得洞中先行船一段水路,目前开放的陆路有1500米路程。
洞中景色自是不能与善卷洞、张公洞、太极洞等相提并论。
却也别有洞天~山洞出口处林木苍翠,洞中的阴冷一扫而光,又恢复了闷热的感觉。
山中有一处当年知青的遗迹,我进去望了望,有女生宿舍、男生宿舍还有厨房。
当年在这山里没有像样的公路,连自行车都是稀罕物,牌子上写了当年这里有南京知青16名。
在小池塘周围有一些废弃的砖窑。不知道当年的知青有返回这里故地重游过吗?他们的父母若是看到宝贝儿子女儿当年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会不会哭死~~一代豪杰“气拔山兮力盖世”的项羽《霸王祠》就在这山坡之上。O(∩_∩)O霸王项羽塑像。虞姬自刎,霸王自觉无颜江东父老,亦自刎乌江随之,实在让人唏嘘~~一代英雄豪杰!
霸王祠内这颗树木顶冠苍郁,树干却如此枯朽,实在神奇。
每年霸王忌日,都会敲响31声洪钟,以纪念项羽短短的31岁人生。
霸王祠内的碑林长廊草圣林散之的书法碑刻鸡笼山是一处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
鸡笼山下的寺院院内的许愿树鸡笼山因山上一处凸起的山包,像极了一个鸡笼而得名。
寺院依山拾级而建背后的鸡笼山顶有一处亭子一样的建筑有一些的险峻这是我爬过的最为陡峭的上山石阶!
登顶远眺,极目天舒……一处小村落,世外桃源的感觉有木有?
山路最佩服这树的求生欲,石缝中依然顽强的活着,健康的活着。
中午在农家围坐小酌,院门口池塘对面的鸡笼山惟妙惟肖。热情的王总说和县还有一处景致,唐代大诗人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我说下次吧,留下点念想。
在回程的车中,脑子里一直回响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想象着李白眼中古意天门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