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是许多人梦里的向往。2023年9月的一个周末,趁赴上海参加朋友孩子婚礼的间隙,与爱人同游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苏州昆山市周庄镇。这也是我第三次游览周庄。
周庄位于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古称贞丰泽国,后称贞丰里,如今周庄入口处的牌楼上就横写着“贞丰泽国”的标牌。北宋元祐元年,周迪公郎在此经农设庄,信奉佛教,捐庄田200亩及宅庵而建全福寺,百姓感谢周迪公郎的恩德,改贞丰里为“周庄”,沿用至今。
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周庄有原住民800多户,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此前曾两次到周庄,此次再来,感觉似曾相识,景物依旧。
张厅沈厅来到周庄,有两栋老宅是不能不看的,分别是张厅与沈厅;有两个人是不能不提的,这就是沈万三与陈逸飞。
张厅,原名怡顺堂,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卖予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在漫长的岁月中,砖雕门楼虽然有所损害,但坚实的石柱,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前后六进,房屋6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走过沿街的门厅,便见一个天井,绿意盎然。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厅堂内红木家具,明显的明式特征。后院花木扶疏,景色如画。名为“箬泾”的小河穿屋而过,与南湖相通,河水清冽,驳岸间如意形状的缆船石上,拴着—条树叶般的小船。张厅的建筑特色,正如厅中一副对联:“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十分贴切。
从张厅出来前往沈厅,经过一条长长的窄窄的小巷,抬头望天,两边建筑的屋檐将天空遮蔽得只剩下了一条小小的缝隙,此处被称为“脚踏一尺土,头顶一线天”几个转折,沈厅到了。
沈厅里有沈万三的生平介绍。沈万三,名富,字仲荣,行三,故称沈万三。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万三行秀者,故又称沈三秀。元朝中叶,沈万三父亲沈佑由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诧,率族人开垦荒地,以农业发家。沈万三子承父业,率子弟尽力农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以周庄发展商品贸易与流通,迅速成为江南第一豪富。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资修筑都城的三分之一,两个儿子得以封官。后沈万三口出大言,称愿代朱元璋犒赏三军,朱元璋疑沈万三收买军心,起意杀之。马皇后劝谏,谓沈万三固富可敌国,然未尝为不法之事。遂免死,改为抄家,流放云南。《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尽也,宜诛。’后谏口:‘妾闻法者,诛不法场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出身低微的沈万三由贫而富,又“既盈而覆”,成为元明之际江南地主豪富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豪富的一个缩影。
小桥流水而周庄名扬天下、享誉世界,与著名画家陈逸飞不无关系。1964年出生于浙江镇海的旅美画家陈逸飞,身处海外异乡,倍加怀念萦绕童年记忆中的故乡美景,1984年回国探亲时,感觉镇海早已不复童年的模样,“记忆里,我家门口有一条大河直通向海。妈妈带我乘船,从这里离开故乡。”来到周庄,陈逸飞深深沉醉。他说:“周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便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将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相结合”,描绘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光。《故乡的回忆》在美国展出时被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收藏,之后哈默访华时将《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并改名为《双桥》——寓意架起中美两国的友谊之桥。周庄因此一夜成名,誉满天下。
双桥,俗称钥匙桥,是指位于周庄中心一条河流叉口上的世德桥和永安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世德桥是一座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永安桥是一座石梁桥,平架于银子浜口,桥洞仅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通过桥本身与水面的倒影,构成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因而称为“钥匙桥”伫立双桥桥头,是绝佳的赏景观水之处,举目远眺,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从桥洞中穿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美景尽收眼底。诗人江南狂雪这样赞美《双桥》:“迎面撞来的双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那沐浴中的圆——/眷恋清清的河水,尽情的柔软成/一轮盛唐的圆月”
江南水乡,桥不仅是连接河道两岸的通道,更是水乡不可或缺的风景。在周庄14座不同年代的古石桥中,富安桥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又安。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有级梯,中间刻有浮雕图案,桥面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几百年来仍基本保持原状。桥身四角桥楼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东桥堍北侧为三层楼,砖雕飞檐,十分精美;西堍南侧的正方形茶楼,因坐顶雕为多姿凤凰,故名为“凤凰楼”,桥、店、街融为一体,富有特色。桥楼内设茶室、餐馆和商店,游人既可歇息,又可赏景,别有情趣。
画意江南如果在周庄歇息就餐,有一样特色饮食是不能不品尝的,这就是万三蹄。万三蹄,亦称万三肘子。相传,当年朱元璋做客沈万三家,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觉得很好吃,问菜为何名,因猪与朱同音,当然不能说叫猪蹄膀,沈万三情急之下一拍大腿,说是“万三蹄”,由此得名。后来万三蹄成为沈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万三蹄香嫩美味,咸中带甜,肥而不腻,经数百年的流传,如今已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生日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来到周庄,品尝万三蹄,最好选一家老饭店,如三元楼、楼外楼、双桥饭店等,味道更为地道正宗。我还看见许多游客离开周庄时,手里拎着真空包装的新鲜万三蹄。
如果时间充裕,感受一下“江南茶道”,一边吃着周庄的“阿婆茶”“讲茶”,一边听听丝弦宣卷,也是不错的享受。阿婆茶也称“炖茶”,年长者尤其喜欢。吃茶时,以家中水缸积储的天落水舀入陶瓦罐中,搁在风炉上用树枝燃煮,再用密封的盖碗或紫砂茶壶放入茶叶,始用少量沸水先点“茶酿”,后将盖子捂上片刻再冲入多量开水而成。丝弦宣卷是周庄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近似于堂名,亦有说唱、评弹之风,操二胡三弦、笛子、木鱼、铜磬等乐器,以传统昆曲唱腔、民间小曲掺合申曲、锡剧等地方戏调,演奏悠扬动听,抑扬顿挫……在古镇流连,似乎岁月漫漫,却又时光匆匆,不知不觉漫游了近三个小时。游历水乡,特别期待清风细雨中乘船漫游。天公知人意,正当我们开始古镇水巷游时,天空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雨点仿佛知道我们的心事似的,虽然时断时续,但始终不大不小。轻风吹拂,不时有雨点飘进船舱,有少量雨点飘落身上,有凉凉的感觉。不多时,古镇便沉浸在烟雨朦胧里。
周庄摇橹游船数百条,由周庄旅游公司的“万船娘”船队统一服务。所谓“万船娘”,船工自然是妇女,大多是大婶大嫂,被称呼为“船娘”每艘摇橹船限坐6人,为我们服务的船娘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姐,声音特别轻柔动听,听她说话,令人立即想起“吴侬软语”这个词。船娘熟练地摇着橹,姿势很是优美,悠哉悠哉穿行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们请船娘唱船歌。船娘大大方方地唱起来,我与爱人很少能听懂,同行的李坚先生是江苏人,陆弘、葛冲林先生是上海人,他们便轻声地为我们翻译,知道船娘分别唱的是《四季调》《周庄好》等吴歌小调,那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腔调,散发着浓郁的水乡韵味……飘飘细雨中告别古镇,回望烟雨朦胧、如梦如幻的周庄,心中禁不住慨叹岁月悠长、往事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