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景点推荐 > 察布查尔县旅游景点(新疆察布查尔 梦幻薰衣草盛放的地方 一部史诗级西迁故事太震撼)

察布查尔县旅游景点(新疆察布查尔 梦幻薰衣草盛放的地方 一部史诗级西迁故事太震撼)

时间:2024-03-10 10:03:09阅读:

察布查尔县旅游景点(新疆察布查尔 梦幻薰衣草盛放的地方 一部史诗级西迁故事太震撼)

伊犁河谷国家薰衣草公园锡伯古城,位于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伊犁,一个足以媲美瑞士的地方,800公里风景长廊,雪山、峡谷、草原、花海、湖泊、河流、民族风情.占尽世间最美的色彩,每一步都是人间仙境!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又是伊犁河谷一颗璀璨的明珠。

万亩薰衣草梦幻了夏日每年的6-7月,万亩薰衣草浪漫绽放,美得不可方物。梦幻了夏日,令人陶醉。在游人眼中,最不可错过的伊犁河谷国家薰衣草公园,就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

县城境内的乌孙山,森林茂密,绿草为裙,白云为衫,一年四季光影变幻风景秀丽。

乌孙山美得如诗如画或许,你并不了解,察布查尔今天的美丽、富饶,离不开两百多年前一次史诗级的“西迁”

察布查尔锡伯古城//////////////锡伯族西迁史诗锡伯族,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

他们世居大兴安岭地区,以渔猎为生,能骑善射。清代初期被编入八旗,驻扎在盛京等地。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为增强边防力量,抽调1016名锡伯族官兵远赴伊犁戍边。官兵均为20-40岁,身强体壮、马背技艺谙练、善于者。并根据长远利益“携眷遣往”

锡伯族西迁很快,从东北15城抽调而成的西迁队伍集结完毕,登记在册人数为4200余人。

第一队于当年农历四月初先行出发,第二队于农历四月十八日在盛京锡伯族家庙“太平寺”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并与同胞聚会、吃离别饭后,于次日出发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途。

锡伯族人在家庙祭祀聚会告别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还要携带大量的家眷和粮草,所以大多是靠骑马、坐牛车前进。这支“长征”队伍浩浩荡荡,从头到尾长达数公里。

大西迁的路线,是经过彰武台边门、通辽、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然后抵达的。

选择这条路线前往,是因为这条路地势比较平坦、沿途有水有草,能够供牲畜食用。

一行人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走了四个月,到达乌里雅苏台。

西迁路线图当时,蒙古高原早已入冬,军队在这里遇上了暴风雪,很多人都冻伤了,出发时带的3000多头牛,只剩下440头,活着的牛马也是瘦弱不堪。沿途没有能够供牲畜食用的青草,队伍无法继续前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蒙古将军成衮扎布热情款待了他们,并挽留西迁队伍住下来,度过寒冬。就这样,一行人在乌里雅苏台休整了七个月,第二年,草返青后从蒙古部落借了500匹马、500峰骆驼,继续前进。

到达科布多时,适逢春天终年积雪的阿尔泰山积雪融化,洪水泛滥,一行人又被困长达两个月。当伊犁将军派人前来接应时,锡伯人早已断了口粮,大部分时间是靠挖野菜、吃树皮充饥。

到达伊犁后,令伊犁将军感到惊奇的是:乾隆皇帝原本给了3年的期限,而西迁队伍只用了1年零3个月就到达了伊犁。如果除去途中寒冬休整和洪水被困的的9个月,全程将近两万里,他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走完了全程。

并且,随行人口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到5050人!

让人感动的是,西迁路上,350个婴儿出生了。由于长途劳累、饥寒交迫,随行的大部分妇女早产,由于缺乏布匹,新生的婴儿全部是靠路边的干草裹着来到伊犁的。

另外,还有450人舍不得和亲人分别,偷偷地从盛京跟随军队到达伊犁,自愿加入到保卫边疆的队伍中。

据传,当年乾隆皇帝曾亲口许下“六十年回故乡”的诺言。而这群远离故土的锡伯族人,最终扎根于此,世代繁衍了两百多年。

“察布查尔”在锡伯语中即“粮仓”之意。1954年成立锡伯族自治县时,按照锡伯族人民的意见,以他们最喜爱、最引以自豪的察布查尔大渠的名字作为自治县的县名。

察布查尔水渠察布查尔大米他们开凿的察布察尔大渠等,现在仍灌溉着万顷良田。他们带去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边疆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据《锡伯族百科全书》记载,明末清初,锡伯族生产的“锡伯米”名扬四海,素有“贡米”“军粮”之称。

锡伯族人不辱使命,维护了祖国的边疆稳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西迁壁画//////////////250余年的乡愁记忆当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1000多名戍边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及乡亲齐聚盛京太平寺,杀羊祭祀祖先和神明,祈祷一路平安。

此后锡伯族同胞便将农历四月十八日做为“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昆节。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组织庆祝活动,纪念这场对本民族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锡伯古城这一天,察布查尔的锡伯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伦舞,载歌载舞,并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等活动。

同时也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梁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壮举,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察布查尔县锡伯古城,穿着清朝边关武士服装的锡伯族卫士站在“卡伦”上击出的响箭,一声声划破长空,提醒着现在的人们,铭记那段曾经无比壮丽的历史。

西迁节庆祝活动之响箭察布查尔的锡伯人酷爱骑马射箭,因为马和弓箭主要是的工具。

察布查尔的锡伯人酷爱骑马射箭察布查尔的锡伯人被称为“语言天才”除了本民族语言外,许多人兼通三四种语言,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锡伯人的饮食保留着浓厚的猎民饮食习惯,他们喜欢用大锅清炖牛肉、羊肉,放入大盘,每人自带小刀,剔骨削肉,用肉蘸食盐、葱末和蒜泥,这种原始粗旷的吃法,散发着浓浓的草原气息,勾人食欲。

相比于性格炽烈的馕,源自东北的锡伯大饼则更加内敛、温软。伊犁的锡伯族人勤劳能干,锡伯大饼每天清晨都要现烤,吃起来松软清香。吃的时候“以天压地”,卷上自制的花花菜,或者辣椒酱,包含着他们对这片天地的敬畏与深情。

锡伯大饼锡伯族美食“萨斯肯”锡伯族有一首名为《西迁之歌》的长诗,记叙了祖辈们关于西迁的记忆。这首长诗自西迁戍边屯垦之时起,就由锡伯族民间艺人演唱,后不断丰富。

在那个车马慢的年代,受命启程的那一刻,他们就知道,与亲人故土的这一别注定是永远。

大西迁,改变了我国民族的版图分布,至今都是一段佳话。在漫长的岁月中,成为这个民族世代相传的记忆。

-END-参考:沈阳公共频道:《锡伯族西迁节252周年!民族的迁移史诗》中国社会科学报:《18世纪锡伯族“大西迁”》等新县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