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七亘村。刘胜摄三年前,我曾去过因抗战时期“七亘大捷”而闻名的七亘村。亲身感受了东回镇通过引进能人回家乡、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从而获得了全村人心向背的力量,带给这个太行山乡村巨变的故事。
“太行一号”:天堑变通途12月2日一大早,我们驱车赶往七亘,蜿蜒的山路上,老赵不停地联络,偶尔跟我们聊几句。车过东回镇不久,我们的车上了一条崭新、标准的两车道公路,老赵转身对我们说,这就是新建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
“真不敢想象,七亘能通上这么好的公路”,老赵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他曾在东回镇干了21年,从普通干事到镇长,青春和激情、酸甜和苦辣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对这儿的感情自不待言。
阳泉是山西东大门,而七亘村则是东大门的“门卫”这次进村之后,我去看看晋冀交界的石门关旧址,站在石门关前,前进一步就是河北,而身后不过几百米就是七亘村。
虽然平定县、东回镇的领导们绞尽脑汁出政策、想办法、投感情,但除了像七亘村这样拥有红色资源的个别村向前发展了,大多数地方还是囿于交通之困。作为晋东太行山上“最遥远的村落”,七亘村虽然发展了,但交通仍是“短板”
也因此,当这条蜿蜒穿行在太行山中的“太行一号”支线真实地出现在七亘村老百姓的眼前时,他们觉得这条路是那么得美。
“这路修的,真美!”老赵说了几遍,觉得都不过瘾。我也觉得很美。此后再与他及七亘村的干部谈起乡村振兴的话题,他们都有一种抑止不住的自信。
我想,这都是这条旅游公路带来的变化。从“人心向背”到“干劲十足”,从“能人引领”到“全体出动”,七亘的精气神已经有了。
连翘花香:产业成支撑距七亘村有几百米远的时候,老赵叫停了车。
他说带我们去看看一家招商引进的企业。
紧靠着进村路的一侧,这家企业正在建设连翘茶制茶基地,工人们在新建起的加工车间里安装设备。在基地上方,依山还配套建起了几十间民宿,通往民宿的建设工地上,挖掘机、铲车隆隆作响,路基雏形已现。据悉,这里将来能提供餐饮服务。
这家企业叫山西春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公司负责人吴斌是东回镇从北京引进的阳泉籍人士。“我最看中这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凭着一腔热血和对国家发展康养产业的商业敏感,吴斌认准了这条路。此前,他去云南考察了三四十个茶厂,拿着老家做的连翘茶产品和对方比较,得到了业内人士极大的肯定。
由于前段时间下暴雨,耽误了整体工程进度。吴斌却不敢怠慢,为了赶时间,确保明年清明节后村民能在适合的时机采摘到连翘嫩芽,他克服了冬季施工等重重困难,吃住都在工地上已成为家常便饭。
山西春味公司能成功投资这个上千万的项目,背后是东回镇党委书记郭勤琳的助力。
郭勤琳去年七月上任。他发现,放眼东回整个镇,没有产业,老百姓有东西卖不出去。七亘村的红色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有人流量、有游客,也有消费需求,却没有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想发展一些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山西春味公司极有可能发展成未来的东回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红色七亘:振兴有“支点”“今年东回镇的招商引资,从乡村振兴这个角度讲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落地了投资金额达上亿元的农业产业项目”郭勤琳说的这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正是以“红色七亘太行石城”为主题的七亘村红色旅游项目。
七亘村,因刘伯承曾在这里指挥八路军两次伏击日寇取得“七亘大捷”而闻名。红色七亘的资源“富矿”,永远也挖不完,这也成了七亘村发展的支点。
这个从河北井陉县引进的投资1.5亿元的红色旅游项目,包含了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月亮湾蓄水工程、主战场烽火台、铁索桥、卧牛峰环村步道、七亘军事体验中心等一系列红色旅游产业建设配套工程。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途经七亘村,成为该村发展红色旅游的最强“东风”七亘村全力配合公路建设,并计划开发公路沿线的景点。
董新河的话引得大家开怀大笑。虽然寒冬料峭,但在七亘,随处能感受到阵阵暖意,干部群众都不得闲。村干部们在为招商引资奔波,村民们在采摘园剪枝,工人们在连翘茶制茶基地忙活,施工人员在石门关旧址下砌筑护坡……刚从井陉县考察回来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董桃红接过话茬:“只要咱们干群一心齐奋斗,咱村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走好振兴乡村路。”回去路上,老赵让司机专门全线走了一回“太行一号”路。他回过头来说:“这路,就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