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一塔凌云、印鳌拱璧、应第莲池……“一塔凌云”,“一塔”指简城南门外的圣德寺塔,俗称白塔。该景位于简阳市简城街道、沱江西岸二级阶地上的白塔坝。
白塔寺古称圣德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其时有寺无塔,至宋宁宗时,简州教谕张方、圣德寺僧人惠祖募资于寺内建塔,从庆元三年夏开工,至嘉泰二年秋竣工,初名“圣因塔”,后因塔体涂白垩粉呈白色而改称“白塔”,其寺亦随称“白塔寺”上世纪六十年代,寺毁塔存。
圣德寺白塔的建筑样式和绘画技法既保留了唐代遗风,又具有典型的宋代特色,是我国南宋时期砖石仿木结构高层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圣德寺白塔后经多次维修,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塔高37.9米,属砖石仿木结构、四角攒尖顶、十三级密檐式佛塔,塔顶部加封13.3公斤重的锡质塔刹,塔刹上为尖圆形,下为覆盆式,上刻“佛日增辉常转”等205字。
其外貌有着朴素典雅、雄壮婉丽的风格特征,逐层内收的弧线和密集的挑檐极具古典音乐的韵律;各层仿楼阁式造型、第三层抱厦和第七层舍利塔等外部建筑装饰精致秀美;内部绕塔心室曲折而上的石梯回廊,热烈艳丽的佛教壁画,错落有致的叠涩拱顶,形制多样、大小不一的壁龛藻井,令人赞叹不已。
清代邑人张崇璞有《一塔凌云》诗云:峻级巍然耸巨观,书空彩笔蘸回澜。
“朝阳曙阁”,位于沱江西岸,今城北牌坊沟以南铁路西侧一带。据乾隆《简州志》记载:“治北四里江岸。上有怡云阁。今废。”据明代曹学佺著《蜀中名胜记》记载:“《志》云:‘近岩有洞,曰朝阳,深三丈余,高丈有八尺,广一丈。内有石床,额篆石室二字,盖昔人炼丹之所。’”洞内凉爽、清幽,洞前有朝阳阁,即古怡云阁,明代大学士赵贞吉曾手书“龙、沙、虎、石”四个大字。每当鸡声唱晓之时,登临眺望,但见天宽江阔,旭日,高阁生辉,一览江山胜迹,其乐融融。
清代邑人巫模有吟《朝阳曙阁》诗云:朝阳初上岭云红,峻阁高撑曙色融。
古洞远含光灼烁,危崖遥射影玲珑。
绿环雁水诗情好,翠耸鳌山画意工。
曾记仙人留胜迹,登临先已仰高风。
在古代,朝阳阁地处东大路驿道临江静僻背坡。这一带,当时是十分僻静的地方,古人正好在这里修行炼丹。石洞和洞中石刻、石床等,今天仍然存在,但洞前的朝阳阁不知何时已毁。
本世纪初,在朝阳洞外朝阳阁原址上建起“朝阳寺”,袅袅,善男信女络绎,成为简阳市批准开放的一个宗教场所。
清代邑人毛于奎有《应第莲池》诗云:此莲何自蓄精华,独为科名始吐葩。
回忆状头联二许,当年应发一池花。
据说简州四状元都在这个池边读过书。这四人高中状元的那年,池中的荷花开得特别的鲜艳。后来就很少开花了,但只要开花,州人中就有或中举、或中进士,屡试不爽。
相传,宋哲宗元佑七年,应第莲池突然开花,非常艳丽,州人都觉得奇怪。当时科考已过,不可能再有人高中,谁知简州人邓宗古以孝出名,破格被朝廷“赐进士出身”
时光嬗递,应第莲池年久淤塞,后来重新开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改造成了全县唯一的灯光球场。如今,又恢复成了公园内的大荷花池,取名为“瑞莲池”
“龙门锦浪”,此景位于简阳城西门外五里处的绛溪河旁,有大佛崖与西崖相峙,俗称龙门洞。大佛崖壁高百仞,直如刀削,宋代状元许奕曾读书在此,并手书“龙门”二字刻于崖壁。崖上还有宋人临摹欧阳询书法所刻的唐代柳子厚《钴鉧潭诸记》。此处因溪水色绛,微风吹来,其波纹似锦,故名“龙门锦浪”
清代邑人巫模有《龙门锦浪》诗云:古迹龙门势淼漫,流翻锦浪画图看。
风来鱼鲤腾天阙,雨过雷霆绕石坛。
把钓方知春色迵,弯船终觉夜光寒。
即令书院生徒满,变化真如指一弹。
“龙门锦浪”暗含着“鱼跃龙门”的典故在内。“龙门”就是指高中科举;而“锦浪”,就是暗示那些跃跃欲试、鲤鱼跳“龙门”一样的众举子读书人。
倘风和日丽之际,登临大佛崖,微风习习,崖畔绛溪弯流,波光粼粼,仿佛有鱼众簇拥如锦浪花争逆而至,欲跃龙门,崖色波光,相映如画。
“龙门锦浪”作为“八景”之一,至今仍是一处激励后人读书上进、有所作为的坐标。
“金绛流虹”,此景是指现简城人民公园鱼嘴处,沱江与绛溪合流,每到夏季水涨,沱江水清,绛溪水浊,两水相混,宛如一条长虹贯入江中,在阳光的照耀下,五色斑烂,耀眼眩目,十分壮观。
明代曹学佺著《蜀中名胜记》载:“《九州要记》:‘阳安县南七十步,有赤水如绛,源出隆州。今治西二里绛溪,是也。’”沱江所流经简州的地段古称金水或者雁水。所以,金水与绛水合称“金绛”
清代邑人张万茂有诗云:闻说三溪在简阳,寻游金绛泛壶觞。
维舟把钓看流合,仿佛天津挂彩梁。
上世纪以来,绛溪河上游逐渐修建起多处小型拦河坝,水中泥沙减少,河水渐清渐澈,金绛流虹的景象只在夏季涨水时偶尔复现。
“印鳌拱璧”,此景是指每到月圆之夜,一轮明月正好从印、鳌二山之间的东溪上空冉冉升起,从简城向东望去,仿佛印、鳌二山双双拱托出一轮玲珑晶莹的璧玉。鳌山印岭,奎壁祥辉,让人生发出无限感慨和遐思。
清代简州知州濮瑗有《印鳌拱璧》诗云:绕郭岚光扑绮寮,鳌山印岭总名标。
岷峨远势蟠千里,奎壁祥辉接九霄。
云起晓含龙洞雨,峰回夜锁雁江潮。
地灵自昔钟人杰,继武休嗟往哲遥。
印、鳌二山,都在沱江东边,即现在的东街隔江对面。印山“形方如印”,就是原简阳市氮肥厂后面那座山。鳌山在射洪坝岸,蜿蜒数十里,“形如鳌,与印山对峙”两山之间,“溪流其中,下有悬溜,清音不绝”
“渔村暮艇”,此景位于今天简阳人民公园东南角,沱江与绛溪交汇处。此处一埂横伸,人称“鱼嘴”,傍岸芦苇茂密,竹木丛生,隐约处有茅屋十余间,为捕鱼人之家,古代常有许多渔艇在此夜宿。暮霭中轻舟散布,晚霞渔火,景色迷人。
入夜时分,渔灯闪烁,映照江乡,仿佛列宿疏星,布满天河。行人至此,无不神往。
凝视江波绿,渔家锦梦飞。
弟兄摇橹出,姑侄撒网随。
妪笑鱼翻跳,翁呼货购回。
何愁烟水远,滩险壮歌催。如今,简阳市进行了城区沱江及绛溪河两岸的河堤整治工程,绛溪河上“渔村暮艇”般悠悠田园风光的美景再现。当然,那“艇”不再是渔舟,而是冲浪戏水的小小游艇。而渔村,让位给了现代城市的街道虹霓和堤柳绿荫。
据明代曹学佺著《蜀中名胜记》载:“《图经》:‘简有四岩,东西南北也。’”“《志》云:‘四岩,附郭之胜也。’”故“四崖泛月”是指原简城四郊都有崖临水,皆可泛舟赏月。
东崖,在简城东沱江东岸,沱江大桥和原纸厂临江一带。
《蜀中名胜记》记载:“《胜览》云:‘东山,在东江之外,州治之左。’《志》云:‘在城东五里,岩高数丈,刻东岩二大字。’”乾隆《简州志》记载:“东崖,治东江岸。崖有石洞二,皆有泉。左右刻八卦图及细铭《太极图说》,并镌‘东崖’二大字。相传为宋侍讲赵介胄手迹。”西崖,在今简城街道葫芦坝附近绛溪西岸。
上有宋人赵全叔书“云华禅洞”,明代简州知州孙镐书“西崖霁月”,又有“龙门锦浪”“岩壑奇观”“范宽笔意”“宛若巫峰”“芙蓉滴翠”“玉女披衣”等题刻。
清嘉庆八年,简州吏目胡燮廷于石壁凿布袋弥勒佛像,高数丈,因此西崖又叫大佛崖。因下面有泉名藏真泉,所以也称藏真崖,崖壁刻有《藏真崖铭》并记,记末云“宋康肃书”崖有洞,《蜀中名胜记》记载:“《志》云:‘在治西五里,岩洞深三丈五尺,阔如之。洞门刻西岩二字,宋嘉定甲子王武卿结庵于此。题名。’”早在唐宋时代,西崖就是简州著名的风景区。唐女诗人薛涛有《西崖》诗云:“凭栏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上世纪70年代,建造简阳第一座沱江大桥时,将大佛崖大佛石像及摩崖题刻开凿用作沱桥礅石,大佛及摩崖题刻遂毁。
南崖,乾隆《简州志》记载:“南崖,治南一里。左有孝光寺,右有淳风洞,洞前即明参议戢汝止花园故址。”据考,南崖在今市人民医院南侧宿舍区与石油仓库一带。《蜀中名胜记》记载:“《志》云:‘南岩,在治南一里,有洞深三丈,阔二丈五尺。’”据《方舆胜览》记载:“南岩有光孝寺,前敞飞阁,尽揽江山之胜。”古时,南崖壁立沱江之畔,临古凤池,可以泛舟览月,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简阳城南的湿地还很多,尚有沼泽溪流。
北崖乾隆《简州志》记载:“治北三里。左有北崖寺。寺后石墩建观音阁,即明御史刘念读书处。右崖刻‘凌烟泛月’四大字。明知州陈仲晦手书。”其位于今牌坊沟口成渝铁路外侧一带。崖有洞,《蜀中名胜记》记载:“《志》云:‘洞深三丈,阔五尺。有坐榻茶灶,旁开石窗,窗下有泉,清冷不竭。’”修筑老成渝公路及铁路之前,这里山体与沱江毗连,是十分有名的风景区。
清代邑人巫模有《四崖泛月》诗云:百尺危崖古渡头,江天一色最宜秋。
蟾光皎洁依山出,雁水涟漪绕郭流。
一棹客随波下上,四崖人共艇沉浮。
三千溺水如飞渡,愿泛仙槎到斗牛。
由此可见,简州四崖自古就在水滨,东崖、北崖临沱江,西崖临绛溪,南崖临古凤池,皆环列城郭,面临江水,每当天朗气清,夜深人静之时,但见星月皎洁,水光接天,金波荡漾,四壁生辉,令人心旷神怡,故云“四崖泛月”
图片|鄢富简制图邹玉洁审核李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