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周恩来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和“中国的水长城”
红旗渠精神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到红旗渠旅游,主要包括:分水苑、青年洞和络丝潭三个区域。青年洞和络丝潭在一块儿,而分水苑和纪念馆是一体的。
从分水苑到青年洞有约25公里的路程,开车需走大约40分钟。根据进来的方向和自己的行程安排,可以先到分水苑,也可以先到青年洞。如果第一次来,建议先到分水苑,因为通过这里的红旗渠纪念馆可以先对红旗渠有个整体了解。
分水苑为一园林式的景区,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被建的分水闸门一分为三,故称分水苑。第一干渠从分水岭沿林虑山东侧向南延伸,一直到合涧镇西与英雄渠交汇,全长39.7公里。第二干渠从分水岭开始,沿姚村镇东北部经申家岗、马家山到马店村东,全长47.6公里。第三干渠从分水岭上游560米处分出,伸向东北,经仙岩到东卢寨村东,全长10.9公里。
在分水苑,除了观赏分水闸外,最主要的内容是到建成的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红旗渠修建前后林州的那段历史。
在当年整个国家都最困难的时期,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14.94%;县社队投资5839.66万元;占85.06%(其中含投工折资每工日1元钱)。在县社队自筹投资中,自筹现金及物料折款2099.49万元,占总额的30.58%;建设投工3740.17万个(每工以1元计),民工费用差额合款3740.17万元,占总额的54.88%。
参加建渠的民工,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自带口粮、工具,自建营房,自起炉灶,各级施工组织,坚持就地取材,挖掘潜力,自己制造修理工具,坚持按定额消耗,超用不补,节约归已,延续使用。坚持按劳动定额计工补生活费和粮食,多劳多得。从1960年2月到1966年4月的6年间,红旗渠总干渠和三条干渠共用水泥6705吨,其中自己制造5170吨;共用2740吨,自己制造1215吨;共用石灰14.5万吨,全由工地民工自己烧制;工具坏了自己修,节约投资113.36万元;技术革新节省投资797万元;工地还抽人清除人粪便,不但讲了卫生,还收集起来晒干,卖钱5.76万元用于生产,以上共节约款1293.9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7.9%。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换来的。
从分水苑出来前往青年洞,一路上可以消化吸收纪念馆中的所听所见,沿途还可以观看林州近年来的发展成果。
红旗渠游客服务中心从青年洞的游客中心的红旗廊桥上通过,然后走渠岸,经创业洞、两半山、团结洞、老炮眼、鹰嘴崖、一线天、神工铺、虎口崖、一直到青年洞。我们所走的这段渠岸属于红旗渠总干渠,可以说是代表了红旗渠的最经典、最坚险的一段。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头,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纵坡为1/8000,总长70.6公里,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
我们脚下的渠道从山腰随着山势蜿蜒曲折,西侧的山体便是天然的渠岸,东侧渠岸则全部是用岩石在峭壁上垒砌而成。岸下面坡陡沟深,浊漳河谷远远地从我们的脚底下向前旖旎前伸,在一处大拐弯处消失。时值盛夏,放眼四望,满目苍翠。前几年刚刚改造一新的干净整洁平坦美丽的S228东南公路依山傍水,穿行在青山绿水之间,现已经成为国道G234的一部分。东侧渠岸下边长出来的巨树,郁郁葱葱,高出岸堤,成为红旗渠新的绿色岸坝。如果不是右侧的悬崖峭壁和远处河谷的存在,人们很难觉得自己是行走在雄伟陡峭的太行山半山腰。
工程未动,测量先行。红旗渠总干渠要以1/8000的坡度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穿过,测量的水准直接决定着红旗渠工程的成败。在那个科技人员不足和测量仪器缺乏的年代,他们土法上马,发明了“盆面测量法”他们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吃尽千辛万苦,以自己的艰辛付出为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打下了基础。
创业难,在全局性经济困难时期创业更难。全长63米,高5米,宽6.3米的创业洞全凭着东姚公社民工一锤一钎、一锹一镐的艰难开凿,以血肉之躯与坚硬的岩石抗衡,耗时一年才得以打通。
逢山开路,遇沟架桥。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十万林州人民苦干近十年,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全长达1500多公里。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建筑都成为了水利建设事业中的典范。如渠首拦河坝、青年洞、分水闸、空心坝、桃园渡槽等,同时在当时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施工方法,如通过打竖井多断面开挖隧道施工法和自制土吊车等,至今仍有相当的价值。
青年洞总长约616米,高5米,宽6.2米,位于山崖峭壁之上,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极为精妙的地段,更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自北走来,前面山崖上李先念题写的“山碑”二字映入眼睑。之后渠道隧洞正上方有郭沫若题写的“青年洞”三字,旁边是江泽民主席一九九二年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坚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这里是红旗渠的标志性景观和画面,每个来到红旗渠的游客都要在此拍照留影。
在青年洞前面有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乘坐快艇在渠水中穿行,欣赏洞中景色,感受修渠者的艰辛。
游览完青年洞,有两条路可以上到红旗渠所在的牛岭山山顶。一是沿青年洞南边上的栈道,另一条路是沿渠岸向北,走“一线天”上山。
“一线天”是山体自然形成的一道石缝,由于石缝较窄,规定是单向通行,只能自下而上通行,人行期间,别有一番洞天,上山途中还可以向下面和远处眺望周边美景,建议最好由此上山。
走一线天上山,在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一悬索吊桥,名叫“步云桥”步云桥为简易的悬空吊索桥,跨度146米,由4根钢缆组成,桥南桥北两头吊杆门框上分别刻有“春风扶我腾云过,秋山迎宾驾雾行。”和“有志敢行天上路,无胆惊看云中人。”的对联,也算是对步步云桥的形象解释和说明。
过了步云桥,再爬一小段山峰,即可到达红旗渠所在的最高山峰。这里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有“鸡鸣三省”之称。登高望远,只见山峦叠嶂,整个漳河峡谷的美景尽收眼底。红旗渠似一条彩带绕山而行,远处的村庄、河流、公路、绿地,远山、近景,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雄壮绝美的画卷,它既有北方山川的雄壮,又不失江南水乡的秀美!唯美之情,唯有自己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其壮美!风光真的很美。
以往人们常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过红旗渠,我们不由得喟叹人的力量真是无穷!真的是“人定胜天”啊!
对走累了的游客,到了这里,如果体力不支,或者想体验下滑道的刺激,那么可以选择乘坐号称“天下第一滑”的滑道下行。当然,也可以沿着山脊走悬崖栈道返回青年洞。
在青年洞游客中心的下方,漳河的河谷当中,还有一小而精的景点,络丝潭。
图片来自网络络丝潭也叫“天桥断”,也有被称作“小壶口”它在青年洞景区西约1公里处,因浊漳河在此处有一较大的断崭,河水到此跌落成瀑,尤其是到夏秋多雨季节,河水暴涨,声大如雷,气势如虹,壮观异常。
这里有铁梯可下到峡谷谷底,在谷底南侧有一高20米,宽8米,深达百米的大洞,起名“神龟洞”到这里可以近距离观水戏水,真的是别有洞天。至于传说,当然少不了,更是美丽动人啦,在此不表,等着去听导游讲解吧!
络丝潭底另外,记得我们去时,好象正在准备修建索道。现在可能已经修好了,对于不愿付出体力或年老体弱,想要登顶红旗渠青年洞牛岭山的游客来讲,又多了一个选择。
如今,红旗渠建成通水已经50多年,这一渠河水滋润下的林州也早已旧貌换新颜。百姓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城乡变得越来越富饶美丽,不复再是当年的林州。当年那一代人开创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改变了林州,改变了河南,如今更是新中国亿万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必将流芳百世,福荫子孙,光照千秋万代,引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在生产生活上物质财富已较为丰富,不再提倡事事都“自力更生”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将永不过时!然而红旗渠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
导游告诉我们:当代红旗渠精神为: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
让我们用当年修渠时林县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定叫山河换新装》来为这篇攻略作结吧: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
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山河换新装。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
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
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
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自力更生创奇迹,高举红旗永向前。
红旗渠,您来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