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呀,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郭兰英的《南泥湾》影响了几代人。
南泥湾对于沟壑纵横的晋陕黄土高原而言,真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两山之间的川面很宽,重要的是这些川面的土地中,还不缺水。
当年,王震带领359旅,在南泥湾进行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除了种玉米、高粱、谷子,还种出大面积的水稻。
我们来的季节是二月春季,地里还没有可供欣赏的景致,但这并不影响燕子侠的想象中,风吹稻谷千重浪的丰收景象。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分上下两层,建筑虽然很宏伟,但馆藏资料内容总是感觉过于宽泛,并无凸显南泥湾的主题特色,似乎就是延安纪念馆的内容翻版。
遥想当年,王震带359旅的战士们军垦开荒,将“当年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新中国成立后,还是王震将军,带领十万转业铁道兵,奔赴黑龙江、新疆开荒建农场,为解决新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式贡献!
燕子侠认为,南泥湾的意义不仅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历史背景下的阶段性物资保障大生产运动,更是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新疆农垦开发事业的精神基石。
坐车徜徉在南泥湾的公路上,燕子侠东mia西咯瞭,以乡村振兴的视角看南泥湾的发展,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旅游资源的布局开发,还是应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梁家河、南泥湾距延安市一小时左右的路程,整个参观下来也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游客最多在当地吃顿午饭,没有过夜住宿的理由,如此,更谈不上带动当地的各项消费;这就很尴尬,看似每年很高的客流量,却并没有真正带动当地的百姓,这种问题并不只是“距离延安太近”这么简单。
南泥湾,军民大生产的红色土地,应该留下许多当年的真实历史场景。
燕子侠很想去看看,359的旅战士们,用?头打造的排排土窑洞;站在窑洞前那片土场上,闭目倾听这土场上的岁月回响。
那是“练兵中的比武台、丰收后的打谷场”!
燕子侠很想坐在土场边的老树下,端起村民送来的红米饭、喝下乡亲熬制的南瓜汤……沉浸式、体验式的身心融入,乃是红色旅游的地利优势、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将本应呈现在自然状态中的历史片段,搬进纪念馆,那南泥湾的独特历史殊荣,又能体现在何处呢?
当然,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但是,它终将不能影响南泥湾精神的至高与伟岸,也不能削弱燕子侠对先辈奋斗事业的感怀与敬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从《国际歌》的高亢旋律,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再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国底色。
先辈在追求主义、信仰的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无穷力量、所迸发出来的无穷智慧,所创造出来的人间奇迹,所弘扬传承的伟大精神——感天动地!
燕子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