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在群山环抱之间,两条溪流绕古镇而下,田园小丘之上,远山如黛,四周古树、碧竹、溪水、古桥相映成趣。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相伴,秋雨炊烟上里,宁静古朴小镇,也不失为一幅怡人的田园水墨。
而后的几年去大小凉山、云南、藏区采风途经雅安转道又来了几趟,前后相隔几年的时间,古镇变化有些大!年时过去,小镇内街部分已经有了较大的改造变化,虽然古镇换了新装,还能寻回些乡土气息。最明显的是韩家大院正对石桥旁的杨家饭店吊脚楼换了新装,也还保持着原来的风格。古镇内街公共性标志、配套设施健全,多了很多新盖的民宿、客栈,一些知名度假公寓也已入住。如今的上里也在渐渐地褪去青涩。
现在的上里还好,清晨古镇东、西两头石桥上的嘈杂声依旧;桥墩上抽着烟杆的老头子、的老太太们依旧;村子里赶早来石桥上卖菜、买菜的人讨价声依旧.虽然有外来商业化的影响,还是喜闻乐见的样子,有生气,浓浓的“土气”,厚重的烟火气息。
镇子不大,脚力好花一个小时可以绕着走完一圈,二仙桥到古戏台是古镇的中心一条街,大多数为民居,明清时期木结构为主要风格的建筑。街道呈“井”字布局,不是很宽,两边老式的吊脚楼铺面,贩卖的小玩意杂七碎八,本地特色的商品并不多,有雅安的茶和金丝楠制成的饰物倒是不妨多看一眼,遇到合适的捎着也得个好的念想。
作为四川曾经最繁忙的一条茶马古道、也是川茶北上唯一的一条茶马古道——夏阳古道上的驿站和交通要塞,上里遗留下来的“古迹”其实有很多,适合慢慢地寻,细细的品。
周一到周五期间古镇上的人少,除了生活在本地和驻此写生创作的人外少有游客,古镇很静怡;周末来此休闲度假的人较多,相对较嘈杂些。到崇宁约40年间,是雅安茶叶易马的顶峰时期。当时,每年有100多万公斤干茶从名山县运出,经上里、中里,到芦山、宝兴、汶川,然后一边到陕西,一边到甘肃。全程由湘军和士兵共同护运,气势宏大。当时的“湘军”指的是地方军,“士兵”指的是国家军队。如此持续了70余年,南宋时北方失守,陕西沦陷,道路受阻,西北马市停顿,这条北上茶路最终中断。此后,易马转至南方,直到南宋绍兴十三年结束。)当然,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古镇的轶闻趣事,在石桥台阶上一坐,递根烟随便找位大爷聊聊,大爷可以唠上一个上午。诸如:最早在上里居住的土著为巴蜀民族——青衣羌人、古镇最早的名字叫“罗绳”的来历,为啥又叫“五家口”;再如:韩家的银子、杨家的顶子、陈家的谷子、张家的棍子、许家的女子等等;还有“二仙桥”、“白马泉”等略带神话色彩的故事都很耐人寻味。
入夜后的古镇是迷人的,尤其是雨夜的上里,细雨凄迷下石板路上倒映着吊脚楼上的灯火,交相辉映,如梦似幻,好一个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