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渤海湾畔的黄骅港,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枢纽港口。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黄骅港累计运输煤炭超25亿吨,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位居全国港口首位,每年约有两亿吨煤炭从这里下海输出。
图为黄骅港。章轲摄自主研发新技术,减少煤尘污染治理尘就得靠水,但水怎么加是个“巧活”水加少了,起不到抑尘效果;水加多了,煤质可能受到影响。“以前我们也用喷枪洒水除尘,但要么就是喷洒之后污水横流,要么就是煤的表层水很多,但底下还是干的。”这位负责人介绍,2016年,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自主研发了“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力求从源头解决煤炭起尘问题。
在黄骅港三、四期翻车机房内,4台大型翻车机整齐排列,运煤专列的车厢缓缓从中穿过。当满载煤炭的车厢行至与翻车机对齐后,作业响起,翻车机一次“抱”住4节车厢,将车厢整体翻转近160度,煤炭从车厢中倾泻而出。与此同时,翻车机两侧的高压干雾喷薄而出,黑色的煤炭与白色的水雾交融在一起,迅速抑制翻腾欲起的煤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仅约20秒,320吨细煤便卸载完毕,而翻车机房内始终保持洁净。
国能黄骅港务生产三部副经理许宁介绍,翻车机使用的这套抑尘技术,正是“本质长效抑尘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通过专项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我们将整个港口作业的最初始环节——翻车机漏斗给料点,作为最优外水添加点。将喷淋装置加装在翻车机底部、漏斗对皮带机给料的部位,对煤炭进行均匀外水添加,在振动给料机的过程中,让水与煤均匀混合,保证水分均匀覆盖煤炭表层,使细小的煤粉牢固吸附在煤块上彻底固化,在装卸和堆存期间不会扬尘,实现皮带机、转接机房、堆料机等环节煤尘近零排放,从源头控制可吸入粉尘颗粒对人体的伤害。”许宁介绍。
据了解,“本质长效抑尘系统”是黄骅港务公司煤尘治理的核心技术,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并荣获2017年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打造“两湖三湿地”,让煤港变景区黄骅港的创新不止于此,作为全国散货港口中唯一的五星级绿色港口,“两湖三湿地”生态系统的打造,让它变身一座“花园港口”、3A级工业旅游景区。
据了解,黄骅港处于盐碱地之上,淡水资源匮乏。为有效利用淡水,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从2016年起在原有湖泊的基础上,将闲置荒地、垃圾场改建成“两湖三湿地”,总面积70万平方米。
黄骅港也不放过煤炭在装卸、储存及降雨过程中产生的“含煤污水”其经收集处理、分级沉淀达标后,将被储存至人工湖中。
雨水、压舱水、含煤污水“三水”成了黄骅港珍贵的淡水资源,为港区道路降尘、洒水除尘等提供了充足水源,不仅改善了港区的生态环境,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搭建生态环境管控的“智慧大脑”守护港区生态环境,黄骅港没少下“硬功夫”
在黄骅港生态环境管控中心内,一张布满各项环境指标的硕大电子屏映入眼帘。这是黄骅港务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港航产业环保智能一体化管理系统,也是黄骅港环境保护管理的“智慧大脑”工作人员介绍,此系统可实现智慧调水、智能洒水、水务智能管理和环保信息“一张图”展示,为港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分析与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用去到现场,港区各个地方的空气质量情况也尽在掌握。”据介绍,当粉尘检测的数据达到国标限值的30%,系统会出现黄色预警;当数据达到国标限值的50%,系统会发出红色报警,向区域负责人推送短信,并同步调整抑尘洒水档位、作业流量等,防止粉尘扩散。
“对煤炭港口而言,污染严重本就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作为央企,又位于港口密布的渤海湾,更要走出一条绿色道路。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成功摆脱污染严重的标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企业和地区开展生态环保工作,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怀全表示。
为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沧州海事局向码头业主单位宣讲岸电建设政策和要求,帮助其协调解决岸电建设及使用过程中问题和困难。2022年,黄骅港煤炭港区19个已投产泊位全部完成岸电安装工作,率先在国内实现码头高低压岸电综合布局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