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笔者落地转机于加拿大首府渥太华,这个城市虽然来过很多次,但是流连的时间并不多。
渥太华是加拿大的首都,也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该城市人口一百多万,4700余平方公里,位于安大略省东南部,渥太华河南岸,多伦多以东400公里,蒙特利尔以西190公里。
渥太华是一座花园城市,每年有约200万左右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渥太华市中心区有里多运河通过。里多运河以西为上城,这里围绕着国会山,集中了不少机关。坐落在渥太华河畔国会山麓的国会大厦是一片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群,中央有陈设着加拿大各省标志的大厅和一个高88.7米的和平塔。塔的左右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其后是规模宏大的国会图书馆会山正南沿着里多运河的联邦广场中央耸立着国内战争纪念碑。在国会大厦对面的威灵顿大街上云集着联邦大厦、司法大楼、最高法院、中央银行等重要建筑。
很多人来加拿大之前只知道多伦多和温哥华,最多再就是蒙特利尔了。虽然渥太华是加拿大的首都,可似乎并没有多伦多和温哥华的名气大,不过这里确是加拿大的政治中心。渥太华坐落在安大略省东南部的渥太华河南岸英语区,与渥太华河北岸的魁北克省加蒂诺的法语区一起构成了加拿大的首都地区。
来到渥太华当然的就是想一睹加拿大象征的国会大厦(ParliamentBuilding)。当这个几乎每天在电视中都能看到的加拿大的政治权利中心真实地出现在我眼前时,深深地为其精致的哥特式建筑所震撼。其正中那高耸入云的和平塔(PeaceTower)及和平塔上4.88米的四面钟,庄严古朴。据说四面钟内有53个铃铛可定期演奏。
国会大厦位于国会山庄(ParliamentHill),是加拿大联邦及议会所在地,所有有关政务的事项,都必须交由国会山庄决议与通过才可以施行。每年7月1日的国庆阅兵式也在国会大厦前举行。来到加拿大有六年多了,这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这栋著名的建筑,确实很激动。
渥太华确实是个好地方,树多水多空气好,特别是夏天给人的感觉非常好。我年轻时第一次到那天正好是夏至,在国内大部分地方都要面临酷暑了。这里却是天朗气清,云淡风和,完全没一点夏天的样子。天空晴朗湛蓝清彻明净,天高云淡有点像秋天。微风煦煦柔和宜人,波澜不惊又有点像春天。以后才知道,这里就没有夏天。春天和秋天是连在一起的。春秋冬三季,当然冬天长了点。
在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中心有一个常年燃烧着的火炬,叫做“百年之火”(CentennialFlame),是为纪念加拿大建国百年而建的,自1967年除夕就开始燃烧着了,并将长久地燃烧下去。火台四周雕刻者加拿大各州的徽章,并记载着它们分别加入联邦的日期。百年之火是在来自阿尔伯塔省的天然气供给下熊熊地燃烧着的,火炬立于水池之中,水火交融,仿佛在委婉地叙述着加拿大的百年历史。
说说渥太华的历史1756-1763年间,英法殖民者之间爆发了“七年战争”法国战败,1763年签订了《巴黎条约》,法国把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割让给了英国。1800年,美国赖特开始在渥太华河北岸伐木,以后发展为赫尔城。1812-1814年英美战争期间,里多河成为渥太华和金斯顿之间的水上安全通道。美军战败,英国从此确立了在加拿大的地位。
1826年,英国皇家工程兵中校约翰·拜至此修建运河,加速了该地的发展,当时的工程指挥部所在地被称为拜镇。1850年成为镇,1855年成为市,并以从休伦湖迁来的印第安部落的名称重新命名为渥太华。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不列颠北美法案》,成立加拿大自治领,才正式定为加拿大的首都。
每年观光客约250万人,远远超过渥太华本市的人口总数,成为渥太华经济的一大支柱。此外,商务观业的兴起,使渥太华成为加拿大第三大会议中心。以服务业这一“无烟工业”取代传统的木材、纸浆业,是加的成功之举,它使渥太华这座“寒冷的都城”空气清新、风光旖旎,成为加拿大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在渥太华,无论多么酷寒当地都提供所有季节性的休闲活动,使这里寒冷的冬季也别有一番情趣。
1860年,当渥太华被选定为加拿大首都后,抵达渥太华的公务员根据既有的及宗教模式分类定居,商业活动也依据上下城之分而有所区别。以后,整个城市循此发展,至今仍大致维持两个平行的社区和两个商业中心,大体以里多运河为界。市遂于一九八零年把该区定为重新发展区,并拨出二百万元作资助,区内发展速度惊人,新建筑物比比皆是,如HumphreyPlaza,楼高八层的渥太华华人社区大厦、社区大会堂和图书馆等。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